在殖民时期,欧洲列强将目光投向全球,非洲自然也未能幸免。16世纪时,非洲成为法国的目标,尤其是与欧洲仅有地中海相隔的北非。法国最早进入非洲,并为其后续的殖民扩张铺平了道路。进入19世纪,凭借在非洲的深厚根基,法国在与其他欧洲列强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1884年柏林会议后,法国成为非洲最大的殖民国之一,控制了三分之一的非洲土地,且通过教育等手段深刻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和文化。
尽管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深远,但殖民统治并未改变非洲的贫困面貌,反而让不少小国仍然长期困于贫困之中。吉布提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位于红海和印度洋交汇处的吉布提,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世界重要的贸易枢纽之一。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吉布提便在全球贸易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尽管面积仅有2.32万平方公里,法国还是视其为战略重地。
然而,尽管吉布提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却未能实现经济的突破。虽然法国在殖民时期建设了基础设施,开辟了港口,为吉布提带来了一定收入,但这些却并未改变吉布提的贫困状态。直到吉布提在1977年独立后,依然严重依赖法国的经济援助,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的援助仍占吉布提外来援助的一半以上。法国还利用其控制吉布提的地理优势,建立了最大规模的海外军事基地。
随着吉布提战略地位的突出,其他西方国家也纷纷在这里设立军事基地。美国自911事件后,便在吉布提设立了军事基地,并且成为了美国在非洲唯一的永久军事基地。此外,日本也于2009年在吉布提建立了军事基地,并提供了超过1.1亿美元的援助。然而,吉布提的经济并未因此显著改善。西方的援助多集中在军事周边的行业,甚至连农业、重工业都未能得到有效支持。吉布提的农业长期无法自给,依赖大量粮食援助,渔业虽有潜力,但因手工操作而难以发展,工业基础更是停滞不前。
吉布提的贫困并非仅是援助问题,其国土大部分为沙漠,火山频发,农业困难,甚至连淡水资源也需依赖进口。联合国统计显示,吉布提建国初期的GDP仅为1.5亿美元。而由于种族矛盾、内战、地区冲突等因素,吉布提的经济一直难以起色。
令人意外的是,真正改变吉布提命运的,不是西方国家,而是一个东方大国——中国。1979年,中国与吉布提建立了外交关系,初期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吉布提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
2008年起,随着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加剧,中国开始派遣舰队至亚丁湾保护通行船只。此时,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日益密切,吉布提也成为了中非合作的一个重要节点。2011年,中国向吉布提提供了6000万人民币的紧急粮食援助,帮助其应对也门难民问题。在中国的帮助下,吉布提逐渐向“东非的迪拜”目标迈进。
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赋予吉布提更大的战略意义。作为东非的重要门户,吉布提成为了该倡议的关键一环。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帮助吉布提建设了包括国家电网、亚吉铁路和多哈雷港在内的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多哈雷港在中国帮助下得以扩建,港口吞吐量是老港的15倍,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大大增加。
此外,2012年起,中国帮助建设的亚吉铁路也让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亚之间的货物运输变得更加顺畅。这条全长752.7公里的铁路,是非洲第一条现代化标准轨道电气化铁路,不仅提高了两国的物流效率,还帮助吉布提迎来了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
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推进,吉布提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愈发重要。2017年,吉布提总统盖莱曾感慨道,中国三年的援助让吉布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的帮助下,吉布提不仅改变了经济结构,还逐渐提升了其社会发展水平。吉布提的自贸区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并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预计未来将为吉布提带来40亿美元的GDP增长和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
吉布提的铁路和港口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向吉布提提供了医疗援助,包括新冠疫苗和医疗物资,帮助吉布提应对疫情挑战。如今,吉布提正在一步步摆脱“最不发达国家”的标签,人民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中国的援助让吉布提看到了希望,许多吉布提人通过新的工作机会改变了生活。这种通过自己努力实现经济崛起的道路,是过去数十年中难以想象的。通过中国的帮助,吉布提正在实现其经济转型,并逐步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