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云轻,阳光明媚。研学团队来到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的柴达木第一镇历史陈列馆。
同学们有这样的疑问,为啥叫“第一镇”?讲解员汪青霞说,因为它是海西州首个建制镇,人口在全州乡镇是最多的。11.84万亩永久耕地占全州耕种面积的十分之一。第一镇不仅诞生过世界高产纪录,1954年青藏公路也是从这儿起步,“柴达木粮仓”的名号更是名不虚传。
“60多年前,这口汉族灶台刚来就改变了这里少数民族用三岔锅做饭的习惯。”展馆里,讲解员汪青霞指着灶台介绍,一下子把师生们的目光都吸引过来。
陈列馆里处处藏着“有故事的细节”。红墙上泛黄的照片,记录着石磨如何让炒面更精细。黑白合影里,1954年的筑路队员举着铁锹,满是开辟青藏公路的冲劲。沙盘上,香日德镇地形清晰可见,香日德河像条绿丝带,把镇区分成了河东和河西两部分。
最让人惊叹的是“世界高产纪录”展区——1984年这里产出的春小麦,单产突破1006.65公斤,陈列着的麦穗标本虽已干枯,却仍透着丰收的气息。
“我们以班禅行辕、柴达木陈列馆为核心,通过开展情景党课、主题展览推动红色基因传承。”香日德镇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南加多杰说。
文旅融合方面,香日德镇精心打造一日游线路——上午在柴达木第一镇历史陈列馆和班禅行辕感悟红色历史。下午到香日德镇农场体验农场从沙漠变绿洲的文化。傍晚在香日德镇大桥下欣赏“红色血脉”奇观。
香日德镇积极探索开发以“两路”精神为核心的系列文创,并将枸杞、青稞等特产以文创形式打造成可带走的香日德记忆。
从班禅行辕的红色记忆,到驼场驼铃的悠远回响,再到如今各族群众共居的幸福图景,小小的陈列馆里,藏着香日德镇的烟火气与大传奇,柴达木第一镇的独特魅力尽现眼前。
展望未来,香日德有望成为集红色教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青藏旅游名镇。
(来源:西海都市报 记者: 陈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