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刚刚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余秋里,到空军某部队调研文化建设。这时,正在某训练基地跟踪武器定型实验的空军副司令员成钧,得知余秋里到访的消息,特意驱车前来探望。因为成钧没有提前通知,余秋里觉得有些突然,甚至开玩笑地埋怨成钧搞了个“突然袭击”。成钧则一笑置之,调侃道:“当了总部首长,想见我得排队了。”
余秋里回应道:“你要是提前打个报告,我最少得排到后天。”两人说笑间,紧紧握手,气氛轻松而亲切。余秋里把成钧请进房间,开始交谈。成钧首先向余秋里表示祝贺,祝他回归军队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然而,余秋里不等他说完,便打断他,直言:“别说这些客套话,没事不登三宝殿,直接说正事。”
成钧笑了笑,话题转向了自己的离休申请。他说自己在去年就提交了离休申请,但一直未获批准。成钧已经71岁,许多同龄的老同志都已光荣离休,而他仍在部队,担心被老战友们误解为贪恋职务、不愿离休。因此,他希望余秋里能帮忙向军委首长和空军党委提出,批准他的离休申请,以便让更多年轻有为的人得到机会。
余秋里耐心听完后,开口说道:“我可不能再帮你了,你欠我太多了,再帮你,我什么时候能收回?”成钧听后,立刻站了起来,笑着说:“老余,这次再帮我一次,吃饭喝酒北京你选地方。”余秋里笑着示意他坐下,告诉成钧,空军党委曾考虑过他的离休请求,但认为空军还需要他继续坚守,所以没有上报总政治部批准。现在,空军已经准备批准,但他还需要再多坚守一两个月,直到负责的武器定型实验完成。空军司令员张廷发也特别交代,希望他能坚持把试验做完。
成钧听后立刻表态,一定会完成试验,预计不晚于年底就能光荣退休。大家都对他充满信心,成钧的决定也让余秋里松了一口气。
那么,成钧为什么要找余秋里帮忙,余秋里为什么又开玩笑说不帮忙,并且还说成钧欠他太多呢?其实,这一切都与二人的深厚情谊有关。早在长征时期,二人便是并肩作战的搭档。那时,成钧是红二军团第六师十八团的团长,余秋里是政治委员。两人密切合作,互相支持,很快成为了红六师的主力团。
1936年4月的一天,成钧和余秋里带领红十八团进入乌蒙山,执行任务,准备击溃国民党中央军的万耀煌纵队。当时,万耀煌纵队已经被红十八团压制,困在一个山腰上。眼看就要取得胜利,成钧兴奋地站起身观察敌情,然而敌人的机枪手已悄悄将目标锁定在了他身上。余秋里见状,瞬间意识到危险,喊了一声“危险”,并伸手推开成钧。就在他推成钧的同时,敌人的机枪子弹呼啸而至,余秋里的左臂被打穿,骨头碎裂,筋腱暴露出来。由于缺乏及时的医治,余秋里不得不截去左臂,从此成为了独臂将军。
成钧一生感激余秋里,深知如果不是余秋里当时救了他,自己早已不在人世。正因为如此,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彼此之间没有任何拘束感。成钧此行专程找余秋里谈离休的事,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开玩笑,甚至直接提出请求。这种无所顾忌的亲近关系,正是源于他们共同经历的生死与并肩作战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