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关于他的收入,历来众说纷纭。有传言称他年入数十万贯,是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这位位高权重的名将,真实的财务状况与个人品德形成了怎样鲜明的对比?
一、破除谣言
网络流传的说法称,岳飞年收入高达7.2万甚至12万贯,折算今天相当于数百上千万人民币。这实属夸大其词。
考据史料,岳飞在仕途巅峰期(任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其合法收入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我们来进行一次详细的“薪酬核算”:
核心职务工资:
枢密副使:月俸200贯,年入 2400贯。
节度使(荣誉衔):月俸400贯,年入 4800贯。
少保(正一品虚职):月俸120贯,年入 1440贯。
武昌郡开国公(爵位):食实封二千六百户,年入约 780贯。
补贴与福利:
此外还有公使钱、禄粟、薪炭、衣粮等实物补贴,以及皇帝不定时的赏赐。但即使将所有福利折算,其年总收入也远未达到1万贯,与传闻中的7.2万贯相去甚远。
二、额外收入
除了朝廷俸禄,岳飞在九江还拥有两项主要资产:
田产:近20顷(约2000亩),出租后年收租约3300贯。
商铺:38间临街房产,年租金收入约522贯。
这两项收入合计约3822贯,但需注意,当他被调离地方、解除兵权后,这些收入便随之终止。
结论是:即便在收入最高的时期,岳飞的全部合法年收入也就在1万贯上下,绝非传闻中的天价。
三、清廉本色
即便年入万贯在宋代已属顶级高薪,但岳飞的开销同样巨大。他的钱财主要流向以下方面:
补贴军用:在军费不足时,常以私财贴补,犒赏将士。
抚恤伤亡:对阵亡、受伤的将士及其家属,给予丰厚的抚恤。
资助遗孤:抚养并资助阵亡同僚的子女。
生活简朴:自身与家人保持着“与士卒同甘苦”的朴素作风。
正因如此,当岳飞被诬陷抄家时,查抄出的财产令人心酸:
“布绢三千余匹,粟麦五千余斛,钱十余万,书数千卷。”
这里的“钱十余万”,指的是十余万文铜钱,即一百余贯。这笔钱,尚不及他担任高官时几天的俸禄。这与宋高宗赵构猜测他“至少积财数百万贯”形成了极具讽刺意味的对比。
赵氏宗亲小编有话说
通过严谨的考据我们可以看到,岳飞虽身居高位,享有“高薪”,但他从未将财富视为私产。他的收入,绝大部分都反哺于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抗金大业和麾下的将士。那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的名言,正是他身体力行的人格写照。
这位一生都在为“还我河山”而战的英雄,最终留下的,不是金山银山,而是一个清贫的家和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出品 | 趙氏宗亲
编辑 | 趙英雄
点
和
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