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在常熟图书馆成立110年之际,清代著名藏书楼——铁琴铜剑楼第四代楼主、常熟县立图书馆首任馆长瞿启甲先生铜像在图书馆正式揭幕。铜像呈执卷之姿,寓意“以书启智、化私为公”,致敬这位推动典籍走出书楼、迈向公共阅读的先行者。
揭幕仪式上,常熟藏书文化专题展同步启动。展览从藏书世家、馆藏精品、藏书记要等方面系统展示常熟自宋元以来的私家藏书传统,梳理常熟(虞山)派藏书的历史脉络。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18日。
常熟市副市长俞翔在致辞中表示,常熟图书馆是全国首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常熟将持续推进全民阅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古籍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我们为瞿启甲先生立像,不仅是对这位文化先贤的缅怀,更是传承其精神,续写新时代公共文化事业的新篇章。”他说。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原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在致辞中高度评价常熟的藏书传统与当代实践。她表示:“常熟是一座能让人望见中国文献谱系的城市。”她指出,阅读如清泉,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心灵,常熟绵延不绝的藏书文化,不仅守护了文献,更塑造了城市独特的气质。瞿启甲先生铜像的树立,是一次跨越百年的对话,深刻诠释了从“私家之藏”到“全民共读”的公共图书馆核心精神。
现场还举行了诗作书法赠送仪式。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学术顾问林公武及江苏省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钱军,分别向常熟图书馆捐赠赵狷庵和瞿启甲当年唱和的诗作书法,多位高校教授、学者也向图书馆捐赠图书,共同支持阅读推广与典籍研究。
活动中,江苏省藏书文化研学共建项目暨“书香常熟”研学线路正式发布。该线路串联脉望馆、綵衣堂、汲古阁、铁琴铜剑楼、红豆山庄等文化地标,打造“可行、可观、可感”的文化体验路径。现场,也为“常熟书文化与江南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史研究”主题征文获选者颁发证书。
作为江南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先行者,1915年,瞿启甲捐出家藏,主持创办常熟县立图书馆,倡导“书非私有,乃天下公器”,推动古籍从私家楼阁走向公共空间。他的理念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瞿氏后人将铁琴铜剑楼全部文物、古籍捐献给各级图书馆,成为北京、上海、南京、常熟等地图书馆重要馆藏来源。
常熟自古书香不绝,明清两代藏书家近三百人,“雄视东南”。这份与书相伴的传统,不仅留下丰厚的文献遗产,更沉淀为城市的发展基因——读书育才,书香养德。8位状元、485名进士、26位院士,从古至今构成了常熟最宝贵的人才谱系。如今,常熟将教育作为城市竞争力,将文明作为城市吸引力,在文化与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融合、焕新。一座城市与一本书的关系,正在这里延续成一条通向未来的文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