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到底是什么人?是《军师联盟》里那个鹰视狼顾、小心翼翼的“打工人”,还是《三国演义》里那个被诸葛亮气得吐血、老谋深算的“老狐狸”?
司马懿留给后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忍”。他像一只潜伏的乌龟,能屈能伸,熬死了曹家三代君主,甚至熬死了自己一生的对手诸葛亮。
这样一个看似无懈可击,把隐忍和计谋玩到极致的人,他的一生真的就天不怕地不怕吗?当然不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是身处那个波诡云谲、人命如草芥的时代。
司马懿的内心深处,同样也藏着几分敬、几分畏、几分惧。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说法,说司马懿一生真正畏惧的有四个人。
一生之敌,卧龙先生诸葛亮
第四位,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把诸葛亮排在这里,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意外,毕竟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流传千古,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恐惧应该是最深的。
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畏惧”,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棋逢对手的敬畏和忌惮。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交锋,主要集中在诸葛亮后期的北伐战争中。在战场上,司马懿面对的是一个近乎“妖人”的对手。诸葛亮不仅用兵如神,各种计谋层出不穷,比如空城计、增灶计等,他在后勤、内政、军械制造(如木牛流马)等领域也是全才。
这对司马懿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司马懿非常清楚,只要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所以他采取了最稳妥的策略,坚守不战。他宁可被部下嘲笑,被诸葛亮送上女人衣服羞辱,也绝不出战。
头顶的利剑,雄主曹操
如果说诸葛亮是让司马懿感到“头疼”的外部压力,那么有个人,就是悬在他头顶上的一把利剑,让他感到的是深入骨髓的“心悸”。这个人,就是一代雄主曹操。
司马懿的仕途起点,可以说充满了惊险。曹操早就听说了司马懿的才名,想征召他入仕。
但年轻的司马懿看出了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不想趟这浑水,于是就上演了一出“风瘫”大戏,在家装病。
可曹操是什么人?他疑心极重,立刻派人去试探。司马懿硬是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任凭刺客用刀尖试探,才躲过一劫。
后来,曹操以强硬手段逼迫司马懿出仕,但对他的猜忌从未停止。史书和许多分析都提到,曹操察觉到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认为他“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这句话就像一个魔咒,笼罩了司马懿前半生。在曹操手下做事,司马懿必须十二分的小心,他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勤勤恳恳、毫无野心的普通官吏,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建功立业,更重要的是为了活下去。
悍妻张春华
司马懿可能没想到,那个能让他感到一丝寒意的人,竟然就在自己的后院,是他的结发妻子张春华。把一个女人排在这个位置,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如果你了解了她的故事,或许就会明白这份“畏惧”的由来。
前面提到,司马懿曾装病拒绝曹操的征召。
有一次,他藏在家里的书被雨淋了,他一时心急,忘了自己还在“瘫痪”中,竟然亲自跑出去收书。这一幕,恰好被家里的一个婢女看到了。在那个时代,这种秘密一旦泄露,就是灭门之祸。
司马懿还没来得及想好怎么处理,他的妻子张春华就已经做出了决断。她不动声色地亲手杀掉了那个婢女,以绝后患,然后像没事人一样亲自下厨做饭。
这件事让司马懿对自己的妻子刮目相看,也让他从心底里感到了一丝寒意。张春华的果决和狠辣,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司马懿。
她不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最大秘密的守护者,也是一个能为了家族生存而不择手段的狠角色。
这种关系,让司马懿对她既有爱重,又有一份难以言说的忌惮。
在家庭生活中,张春华也表现得极为刚烈。后来司马懿宠爱柏夫人,冷落了张春华。有一次司马懿生病,张春华去探望,司马懿却说:“老物可憎,何烦出也!”意思是老东西真讨厌,不用你来看。张春华听后又羞又怒,竟然选择绝食,她的孩子们司马师、司马昭也跟着一起绝食。司马懿大惊失色,只好亲自赔礼道歉。
事后他对别人说:“老物不足惜,我只是担心我的好儿子们啊!”
话虽如此,但也足见张春华在家庭中的影响力,以及她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性格。
这样一个枕边人,既是你最深的软肋,又是你秘密的知情者,还拥有如此刚烈的性格,怎能不让司马懿心生几分敬畏呢?
魏明帝曹叡
那么,究竟谁能排在第一位,成为司马懿一生中最畏惧的人呢?这个人既不是战场上的对手,也不是朝堂上的开创者,更不是身边的家人。他,是真正将司马懿牢牢掌控在手中,让司马懿的才华和野心都无处施展的君主,魏明帝曹叡。
如果说曹操对司马懿是猜忌和利用,那么曹叡对司马懿则是驾驭和防范。
曹叡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史称他“沉毅明敏,刚断善谋”。他非常清楚司马懿是国之栋梁,是抵御诸葛亮和孙权的擎天柱,所以他重用司马懿,给予他极高的军权。
但是,他也同样清楚司马懿的潜在威胁。因此,曹叡对司马懿的控制,可以说是做到了滴水不漏。
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虽然长期在外带兵,但京城中的政治权力始终被牢牢控制在曹氏宗亲和亲信手中。
司马懿根本无法在政治核心培植自己的势力。
曹叡对司马懿的军事行动也时常进行“遥控指挥”,甚至在他取得重大胜利后,会立刻将他调离军队,召回京城,防止他功高震主。
最典型的一次,就是司马懿平定辽东公孙渊叛乱后,曹叡一道圣旨就让他马不停蹄地从辽东赶回京城,连家都不能回。
在曹叡的统治下,司马懿就像一只被主人用锁链拴住的猛虎,既要为主人捕猎,又要时刻提防主人收紧锁链。
曹叡的聪明才智和帝王心术,让司马懿完全没有机会和胆量去挑战皇权。他对曹叡的畏惧,是一种彻底的、源于能力和地位双重碾压下的臣服。
司马懿深知,只要曹叡在位一天,他就只能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
直到曹叡英年早逝,临终前托孤于司马懿和曹爽,这把枷锁才终于松动。
也正是在曹叡死后,压抑了半生的司马懿,才真正开始了他走向权力巅峰的最后冲刺。
因此,那个让他终其一生都只能俯首称臣,不敢有丝毫异心的曹叡,才是司马懿心中真正畏惧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