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努尔哈赤病逝那夜,皇太极带头闯入阿巴亥寝宫,干了件很残忍的事
迪丽瓦拉
2025-10-19 01:32:38
0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努尔哈赤归天

明天启六年(清天命十一年),即1626年八月十一日下午两三点钟,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之际,明朝的心腹大患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病逝于今天的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

努尔哈赤弥留之际,侧着身子躺在床上,剧烈的背痛,使他面部狰狞,他轻微的呻吟着,手不能动,嘴也无法说话,他艰难地伸出两个指头。

看着好像比了个耶,实际上是两大遗憾。

后背的炮伤引发的毒疽(jū),从脖子后面到后背大面积溃烂,像一个超级大的马蜂窝。

古人皮肤生病,比较严重,乃至要命的有四种痈、疽、疔、疖。

毒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者为痈,属阳证。多由温热火毒内蕴,气血瘀滞,热盛肉腐而成痈。一般都活不成,尤其不能吃烤鹅。

毒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或晦黯,局部麻木,不热少疼者为疽,属阴证。多由气血虚而寒痰凝滞,或五脏风毒积热,深窜入里,流滞于筋骨及肌肉深处所致。其特点是未脓难消,已脓难溃,脓液稀薄,疮口难敛

疔,初起如粟如米,根脚坚硬而深,犹如钉之状为疔。

疖 发于皮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容易化脓,脓溃即愈为疖。

努尔哈赤七月十五患病到八月十一去世,前后不到一个月。患病后一周就去清河汤泉疗养,

可到八月初病得不能下床。

当时,只有阿巴亥和侧室及宫女们陪在他身边,他向阿巴亥表示要执行幼子守灶制,由多尔衮继位,代善摄政(《春坡堂日月录》)。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他不顾身上重病在身,沿太子河返回盛京(沈阳),可千赶万赶还是死路上的叆鸡堡,距离盛京已经很近了。

努尔哈赤的两大遗憾是,不能打败袁崇焕,不能亲自宣布册立多尔衮为世子。

二、皇太极带头闯入阿巴亥寝宫

在大妃阿巴亥的安排下,努尔哈赤遗体运往盛京大政殿(沈阳故宫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她向众阿哥宣布了努尔哈赤病逝。

整个盛京哭成一片,阿巴亥和努尔哈赤的子侄们在大政殿为努尔哈赤守灵。到了夜间八九点时,众阿哥叩请大妃阿巴亥休息。

八月十一日十一点钟,36岁的大妃阿巴亥辗转反侧,还悲痛欲绝中哭泣,两个侍女一边伺候,一边安慰,一边哭。

突然宫门一声巨响,原来是34岁的皇太极一脚把门踹开,带着一帮旗主、贝勒、贝子的兄弟们闯了进来。

美艳的阿巴亥由梨花带雨变成惊魂未定,昂首挺胸地颤抖高声喊道:“大胆,皇太极,你们不去为先汗守灵,来这里干什么?我可是大妃,你们的嫡母!”

43岁的代善恭敬地跪下:“嫡母在上,不孝儿有事要奏!”

皇太极怒目圆睁瞪着阿巴亥:“你是谁的嫡母,吾嫡母只有叶赫那拉氏,可不是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就是阿巴亥,阿巴亥来自乌拉部,而皇太极的生母是叶赫部的,叫孟古哲哲。

有着女真第一美女的叶赫老女,就是孟古哲哲的堂侄女叶赫那拉氏东哥。

阿巴亥嘴角抽搐了下,梨花带雨而又杏眼怒视,藕臂一挥,吼道:“你个阿其那,想要造反吗?我是大妃,就是你嫡母。”

三、干了一件很残忍的事

皇太极哈哈大笑,说到:“好一个大妃,我的嫡母,今天我要替这些旗主、贝勒、贝子兄弟们宣布一个先汗遗命!”

阿巴亥一惊,说到:“我天天夜与先汗同吃同住同散步,可谓形影不离,我怎么部知道有什么先汗遗命?”

皇太极并没理她而是拿出一个卷轴,高声念到:“大妃乌拉那拉氏,饶丰姿、多机变、善嫉妒、易生事,留之恐为国乱,且妻殉夫吾之俗也,俟吾终,必令尔殉。”

阿巴亥悲伤、愤怒、畏惧、无奈、不甘百感交集,高喊:“这是假的,全是假的!我不要死,我不要死,我要活着,我的孩子们还小,他们不能没有妈妈呀!你们放过我吧。”

皇太极、代善这十多个大老爷们表示:“这是真的,全是真的。这是先汗的遗命,我们也不想让你殉葬啊!这都是父命难违,对您来说这是夫命难违,您也不让我们为难了。”

阿巴亥悲痛欲绝地说:“我十二岁都伺候先汗,让他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已经二十六念年了,跟他难舍难分,为他殉葬我也想啊。可怜我那俩年幼的儿子,一个十四(多尔衮),一个才十二(多铎),就拜托兄弟要好好的照顾他们呀!”

皇太极和他的兄弟们看到阿巴亥都托孤了,一个个的都流着泪,纷纷跪下去,哭着对阿巴亥说:“那两个年幼的弟弟,我们兄弟要是不好好照顾,那是不把父汗放在眼里,怎么能不好好照顾呢!额捏,您就放心地,陪着父汗去极乐世界吧。”

阿巴亥无可奈何,带着对生的眷恋,对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不舍,三尺白绫就为自己年轻的一生画上了看似句号的问号。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太祖武皇帝实录》

四、为什么皇太极他们非要让阿巴亥死呢?

1、努尔哈赤后妃争宠,阿巴亥获胜,皇太极的生母失败。

1616年正月初一,58岁的努尔哈赤正式建国称汗,新的王朝国号为金,为区别北宋时期的金国,故而历史称为后金。

努尔哈赤先后有四位正妻,论地位阿巴亥最高,原因很简单,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更是名副其实的大妃,阿巴亥见证了努尔哈赤的建国称汗。

努尔哈赤第一位妻子姓佟佳叫哈哈纳扎青,他们的婚姻存续时间为1577年到1587年,在1587年六月努尔哈赤自称淑勒贝勒,意为聪睿王。佟佳氏是原配,故后来被追封为元妃。生有长女生端庄固伦公主、长子广略贝勒褚英、次子和硕礼烈亲王代善。

努尔哈赤第二位妻子姓富察叫衮代,他们的婚姻存续时间为1585年到1620年,被追封为继妃,生有长女莽古济,长子莽古尔泰、次子德格类。

努尔哈赤第三位妻子姓叶赫那拉叫孟古哲哲,他们的婚姻存续时间为1588年到1603年,被追封为孝慈高皇后,生有长子皇太极。

努尔哈赤第四位妻子就是阿巴亥,他们的婚姻存续时间为1601年到1626年,被追封为孝烈武皇后,生有长子阿济格、次子多尔衮、三子多铎。

1601年阿巴亥嫁给了努尔哈赤,只用了两年的时间,皇太极的生母就去世,而阿巴亥就由侧妃成为了大妃。

可以说,皇太极的生母孟古哲哲的死,阿巴亥是脱不了干系的,当然努尔哈赤也有责任。1601年,12岁的天真美少女嫁给了42岁的大叔努尔哈赤。

别看她是一个孩子,可她绝色的容颜下,还有着睿智的大脑,让努尔哈赤爱的不亦乐乎。而皇太极的生母已经26岁,26岁放在现在是女人最美丽的时光,可在古代就差很多了。

如同孟古哲哲的到来,让衮代失宠一样,阿巴亥的到来同样让孟古哲哲失宠,从此努尔哈赤的后宫就走入了阿巴亥的时代,那年阿巴亥才15岁。

孟古哲哲郁郁寡欢,在阿巴亥嫁了之后一两年就郁闷而死。

当然,孟古哲哲与衮代比起来多少有点脆弱。

阿巴亥更厉害之处还在于,她就是犯下了错误,被努尔哈赤惩罚、降为侧妃,可过了一年就又成为了大妃。

而她犯下的错误,我将在努尔哈赤诸子夺嫡中讲述。

2、努尔哈赤诸子夺嫡,皇太极出奇制胜,多尔衮是最大的政敌。

康熙时期,九子夺嫡大家熟悉,可努尔哈赤时期诸子夺嫡,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叫爱新觉罗·褚英,其母为努尔哈赤的原妃。

褚英这人工作能力是很强,骁勇善战、无往不胜,受到努尔哈赤的重点培养,位高权重,可为人心胸狭隘,暴虐耿直。

把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和弟弟们得罪一个遍,一副在座的都是垃圾的嘴脸。

本来开国五大臣就对权欲熏天的褚英不满,弟弟们也不甘心让褚英当世子,加上女真等少数民族有幼子守灶的传统。

五大臣和褚英一联合,褚英第一个出局,面对努尔哈赤的惩处,褚英反应更为激励,他敢想敢说,他一边诅咒父亲和弟弟们战败,一边拉帮结派,一边还叫嚣“只要父亲和弟弟战败,我是不会让他们入城的。”

褚英就这样作死了,那一年才1615年,努尔哈赤建国的前夕。

在夺嫡之中,褚英亲弟弟代善成为最大赢家,1615年代善成为世子。

老二代善作战威猛,人也精明,他的情商高很多,当在作风上出了问题,导致了他和多尔衮都失败了。

努尔哈赤创立八旗,自己领两旗,代善领两旗,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杜度各领一旗,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杜度的褚英的长子。

努尔哈赤对代善期待很高,还曾一度托孤说,一旦自己去世了,还让他照顾好他的后妈们和弟弟们。

代善不是曹丕,不是咸丰,他不会玩虚的,拍胸脯保证让父汗放心,而这一切都被的最爱的宠妃阿巴亥看在眼里。

阿巴亥想,代善未来是皇帝,自己和孩子们还要依靠他,自己必须先感情投资。

代善1583年的人,阿巴亥1590年的人,阿巴亥对于可以当她大哥的嫡子,无论从那方面都是有好感的,更何况以后还要靠他。

阿巴亥非常聪明,她一方面向代善靠拢,一方面也拉拢皇太极。

她这样做,如果有人说闲话,她说她这是母爱,给皇太极也送了,而且皇太极极具才华,拉拢他一是未来有好处,二是也能缓和他们的关系。

她拉拢的方式就是给她这两个儿子送饭,代善心安理得地享用了,他把阿巴亥的爱从舌尖感受到心里。

皇太极非常聪明,接受了,随后派人拿着美食向努尔哈赤小福晋告密。小福晋德因泽和阿济根早对阿巴亥专宠不满了,立即又是无中生有,又是添油加醋地向努尔哈赤告密。

她们说,阿巴亥经常偷偷给代善晚上送饭,在人不多的时候公然眉来眼去暗送秋波。

暗送秋波只需要人证,这个小福晋德因泽和阿济根不难;晚上送饭要物证,这个更简单;努尔哈赤一查,大怒,但有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就以“贪墨”金银为由,将她贬为侧妃。

这样一搞代善名声搞臭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也因妈妈问题很难继位。老三阿拜、老四汤古代他们的母亲是庶母,加上能力也不行,根本无缘于接班。

老五莽古尔泰很能打,母亲也是大妃,但这个人很像褚英,他虽然是老三,也是一点希望都没。一是有勇无谋,二是狭隘残暴。他为了向努尔哈赤邀宠当太子,竟然把失宠犯错误的母亲给杀了。

既然多尔衮因为妈妈问题都丧失了继承权了,为什么皇太极还不放过阿巴亥呢?为母报仇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阿巴亥但侧妃只有一年,就又成为大妃了,可代善的太子位却没恢复。

这就意味着,努尔哈赤没有原谅代善,却原谅了阿巴亥,阿巴亥最优秀的儿子多尔衮依然有继承的条件,万一阿巴亥以太后的身份干政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阿巴亥殉葬,当然为了不然阿巴亥孤独,努尔哈赤的两个侧妃也让三尺白绫送走上路。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存在抹黑阿巴亥的成分,毕竟皇太极组织人员编撰的实录,历史是成功者的历史嘛!

而与皇太极、多尔衮没有利益瓜葛的朝鲜史书,更能反应出真实情况。

《春坡堂日月录》载,努尔哈赤临终时,曾向阿巴亥立下遗嘱,执行幼子守灶制,多尔衮继位,代善摄政。可万万没想到,代善还因送饭之事恨阿巴亥,转而支持皇太极接班。为防止多尔衮的生母组织力量抗争,他们先下手为强,以先汗遗命的方式,逼着阿巴亥自杀。

3、女真殉葬习俗。

殉葬,这个万恶的制度,夏商周有过,但了辽金元明清也都有。明朝直到战神明英宗消失,清朝一直到清圣祖才消亡。

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清太宗皇太极还有清世祖福临都是有殉葬,就是清成宗多尔衮也有殉葬的情况。史料记载,清初皇室人殉制曾非常盛行。

清太祖大妃乌拉纳喇氏、庶妃阿吉根、代因扎殉葬,清太宗章京敦达里、安达里殉葬,清世祖栋鄂氏(董鄂氏)、侍卫傅达里从殉,多尔衮死后,侍女吴尔库尼从殉。

清圣祖康熙十二年(1673年),在汉将朱斐的建议下,康熙皇帝废除人殉制度。

正是有这样的习俗,才给了皇太极、代善等人的可乘之机。

冤冤相报何时了。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赢了皇太极的生母孟古哲哲,皇太极又赢了多尔衮,多尔衮赢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还差一点取代清世祖福临,最后多尔衮死后还是短暂地追尊为皇帝,可惜他这个皇帝很快被废,而且没有一个儿子,继子也是弟弟家的儿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唠唠秦始皇陵:核磁扫描出大秘密,为啥至今没人敢挖? 家人们,咱今儿个聊聊秦始皇陵,这可是中国历史上...
“青”骑兵进校园,青春宣讲“声...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 通讯员 张曼妮)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原创 与... 按照你的要求,我将文章改写为更易读、增加细节,同时保持原意,并降低重复度,直接输出正文如下: --...
原创 李... 李白,这位千古诗仙,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波折。尽管如今我们坐着高铁、飞机,去过的地方有限,但李白却在一...
原创 “... 《范进中举》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所写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则故事,曾出现在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
原创 曹... 司马懿在三国历史中可谓是一个非常戏剧性的人物,他的经历跌宕起伏,起起落落,最终为后代奠定了统一江山的...
原创 韩... 2025年6月,李在明当选为韩国新一任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讲中,他宣称,“韩国目前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
聚焦2025“黄河记忆”非遗大... 2025年10月10日,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以“品周风秦韵,颂大河鸿章”为主题...
原创 明... 这篇文章探讨了明朝和清朝的藩王制度及其影响,接下来我会重新改写并简化,使其更易理解: --- 明...
原创 关... 在蜀汉的年轻武将中,关平的武功是非常强大的,但他并不是最强的。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位武力比他更强的人,...
原创 明... 1644年4月25日,北京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站在眼前熊熊燃烧的江山中,回忆起高祖皇帝当年建立大明时的辉...
如果美国一个州宣布独立,美国国... 如果美国一个州要宣布独立,又符合全部程序,美国国会无权反对。 当初同英国进行独立战争的时候,美国并不...
原创 许... 将帅传奇 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战争的年代,能指挥一场胜利的战斗,往往是军队中最有权威的将领。...
原创 为... 公元757年秋,唐肃宗在至德二年下令唐军与安禄山的燕军展开决战,这场著名的“香积寺大战”最终对双方都...
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元... # 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元:晚清货币的璀璨明珠 ## 一、历史溯源 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
原创 三... 在古代,君王和诸侯的最大悲哀莫过于一生的壮志未能实现;而对于一位大将来说,最大的遗憾则是“晚节不保”...
原创 古... 古罗马社会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的演变 古罗马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经历了两个主要的历史阶段:第一个...
原创 部... 在上世纪80年代,长篇小说《红日》的作者吴强曾向粟裕请教:“粟司令,我打算写一部关于华东部队的长篇小...
原创 孙... 孙权成为东吴的主公,离不开哥哥孙策的早逝。若孙策不早死,东吴的基业肯定轮不到孙权继承。 孙策初时只有...
原创 唐... 在中晚唐时期,士兵哗变现象频繁,几乎成了常态,许多节度使死于士兵的暴动。这个时期的“兵变”事件极为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