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士兵表演自刎,杀忠良,害百姓,易中天:勾践不是个“好东西”
迪丽瓦拉
2024-11-23 15:51:39
0

原标题:令士兵表演自刎,杀忠良,害百姓,易中天:勾践不是个“好东西”

“百二秦川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中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灭掉吴国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勾践在大多数人心中也一直是雄霸天下的英雄人物。

然而,易中天却评勾践“最不是个东西”。

近代以来流行“疑古”。官方用来盖棺定论的史书被“疑古派”嗤之以鼻,许多古代帝王被重新审视。

历史真相难以还原。所以,比起争论勾践其人秉性如何、功过几成,更重要的是历史事件背后的动因。

暴君

易中天之所以贬斥勾践,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件事。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逝世,勾践即位。吴王阖闾见越国新主年少,便起兵伐越。双方兵戎相见时,勾践令敢死队列于阵前,前赴后继地表演自刎的戏码。阖闾看得入迷,越军趁机进攻,大败吴军,阖闾随后伤重身亡。

史载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贵族之间的战争,为了掠夺财富和扩大影响力,很少有灭国的情况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夫差并没有趁胜灭掉越国的原因之一。此外,还存在很多贵族礼仪,军队规模比较少,战争时间也很短。

可见,春秋时期的战争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让士兵集体自刎的说法听上去蹊跷,也是合理的——在所有人都按部就班准备战前祭祀等环节的时候来这么一出,自然可以出其不意。

这件事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勾践为了赢得胜利,不择手段的狠辣一面。但这无可厚非。

彼时吴王阖闾作为威震中原的“霸主”,其兵力是不可小觑的。吴军来势汹汹,勾践的处境正和项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时的一样,只有用非常手段才可能取得胜利。

勾践被夫差放回越国之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重视生产,几乎“家家有余粮”。为了削弱吴国,勾践向吴国借了一万石粮食,并在第二年归还了一万石煮熟的种子。吴国播种这批种子,最终颗粒无收,吴国也自此一蹶不振。

倘若此事属实,勾践未免显得“忘恩负义”。

粮食关系重大,不仅仅是士兵贵族,全国所有无辜百姓也要因此一并遭殃。饥荒爆发,成千上完的家庭全年颗粒无收,只能妻离子散,流民饿殍随处可见。这是怎样的惨状!

上古政权更替从鲜有屠杀百姓的情况,周初的战争也几乎不会波及到手无寸铁的人。而战国时期的战争陡然变得毫无礼仪可言,大批的壮丁和百姓被卷入其中。

战国不仁不义、礼崩乐坏的诸侯混战,可以说是从勾践这里便瞧见了端倪。相比之下,吴国仍然遵守着礼节。

文种是为越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勾践消灭吴国之后,想要北上中原称霸,与文种产生了分歧。文种开始拒绝上朝,随后在奸人的陷害下,勾践以文种谋反为由赐剑令其自刎。

此事是典型的“诛杀功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司马迁对勾践的评价,还说他“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

“不教将军见太平”的事情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杀功臣最多的两位开国皇帝。

韩信、彭越和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建国不久,韩、彭二人便被刘邦借故杀害,英布恐殃及自身,起兵造反,不久兵败身亡。朱元璋在“明初四大案”中不仅诛杀了李善长、蓝玉等与他在沙场上同生共死的老臣,更是诛杀连坐者数万人。

“自古伴君如伴虎,一将功成万骨枯。”功成身退者少之又少。

对比被诛杀的文种,范蠡则及时地离开勾践。帝王皆是孤家寡人,身处权力的制高点迫使他们难以从义气出发考虑问题。在和平年代,手握重权的开国元老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如范蠡一般隐逸,要么一生不得重用或直接命丧黄泉。

所以,并非勾践独个“不可共享乐”,而是一切帝王都不可能与功臣共享和平安乐。

英雄

勾践所做的最为人称道的事主要有二。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公元前494年,勾践大败于吴军,困于会稽,此时仅剩五千士兵。勾践听取了文种的建议,向吴王夫差求和,并携夫人和文种、范蠡等一起入吴,甘做吴王奴仆。

夫差以为勾践君臣真心归顺,两年后放虎归山,终究为自己留下巨大的隐患。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常有交换质子的情况出现,有时是为了互相取信,有时则是弱国对强国有所求。秦始皇少年时期便曾在赵国做过质子。

质子是礼崩乐坏的象征,春秋初年“周郑交质”事件表明周王室的威严已经消失殆尽。

勾践在吴国的两年生活显然是一种质子交换行为,其本质自然是弱国“有所求”。所以,吴王夫差勾践回国可能也不仅仅是美人计的作用,而是遵守了不伤质子性命的旧习。

勾践作为一国之君,从小接受着众星捧月一般的待遇,何尝经历过吃糠咽菜、喂牛放马的生活?更不用提向自己的仇敌俯首称臣,低三下四。可见,此人忍耐力极强,也善于伪装。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提及,勾践床前挂有苦胆,每日都要尝一尝以提醒自己在吴国的屈辱经历,最终在这样的激励下,勾践成功壮大越国,报仇雪恨。

“卧薪尝胆”的故事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不忘初心,做任何事都要时刻谨记自己的初衷,并付诸实践。

然而,关于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曾经有人做出质疑。首先,《史记》中并没有关于“卧薪”的描述。

再次,苦胆,只有新鲜猪胆尝来苦涩,风干或煮熟则苦味大减。若勾践每日悬挂的都是新鲜猪胆,有学者质疑这需要每日宰杀一头猪,不符合勾践勤俭的作风。

笔者认为,这并非疑点。没人买的苦胆必然是市场、屠户抛弃不要之物,所以只要想取也是十分容易的,何须每日专门为取胆而杀猪。

至于这“卧薪”,可能确实有后人添油加醋的成分。

结语

春秋末期本就是礼崩乐坏的年代,而勾践便是这场反叛运动的先锋,礼仪、规则被他尽数踩在脚下,文种代表的卿士开始走向历史舞台中央,充斥着鲜血和传奇的战国即将拉开帷幕。

时势造英雄。在那个时代,抛开仁义道德,如吴国一般循规蹈矩的国家只能走向衰亡,胜利的天平终究开始向那些缺乏人性的自刎表演、那些阴谋诡计倾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众所周知,古代的帝王非常注重臣子的忠诚。无论其才干如何,最重要的是不背叛,毕竟内斗是最忌讳的。对于那...
原创 二... 1945年8月15日,战争终于结束了。但此时此刻,那些饱受摧残的慰安妇们,却没有一点劫后余生的欣慰,...
原创 唐... 有一天晚上,王珪陪着唐太宗李世民用餐,忽然看见李世民身边有一位容貌艳丽的女子在殷勤侍奉,他不禁感到疑...
原创 秦... 初露头角——颛顼大帝的后裔 重峦叠嶂,云雾缥缈,在这青山环绕、绿水悠悠中,一名女子正在院中织布。突...
原创 6... 1949年,64岁的周作人在监狱里待了3年,被保释出狱。51岁的丰子恺出于同情,为他提供了工作。岂料...
辽艺话剧《北上》深圳上演,距离... 南都讯 记者黄璐7月5日,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话剧《北上》巡演来深,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再...
原创 纵... 张仪入秦——纵横术成为秦国之风尚 随着齐国与秦国的崛起、魏国霸权的衰落,群雄争霸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
习近平访塔之际,为什么提到这三...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命运与共,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人民2000多年的友谊。中国汉代张骞、...
原创 何... 司马衷的“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父亲司马炎和母亲杨艳,分明都是人精。他却仿佛是破译了遗传学的漏洞...
原创 玄... 中国历史上,唐朝的贞观之治可谓是盛世典范,而李世民则是这一盛世的缔造者之一。然而,在其辉煌的背后,却...
原创 世... 很多喜欢《三国演义》的读者,一定对曹操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原创 1... 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是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
原创 隆... 金世宗对伐宋没有兴趣,他致力于金国内部的调整、发展、优化,因此有意与南宋议和。绍兴三十二年(1162...
原创 吕... 端平元年(1234)正月,南宋联合蒙古灭金取得胜利,金国哀宗自缢而死,宣告建立了119年的金国正式走...
原创 北... 北宋审官院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官吏管理机构,是由磨勘京朝官院和京朝官差遣院等机构发展合并而成的中央...
原创 八... 我国有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北宋定都时,开封已经建都几十年,加上...
原创 放... 北宋为什么要定都无山河之险的开封。这里面其实有两个问题,一是北宋立国之初为什么定都开封;二是北宋政权...
原创 战... 伊阙之战——战神白起的成名之战 自从张仪提出“征韩论”以来,历代秦国君王都希望通过韩国这个跳板,一举...
太平天国背圣宝钱币 太平天国背圣宝:直径约:6.82cm。 “太平天国背圣宝”钱币,钱面文字“太平天国”,文字从上而下而...
原创 古... 古人“封侯”后的权力有多大,为啥古人热衷于封侯,不说你知道吗 说到封侯,小编心里边想到了一句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