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的历史圈子有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不论是明粉还是清粉,都比较喜欢回避南明这个话题。据说(我说据说,是因为虽然我是文史作者,但在别的平台我也写心理学、法学、科普、财经、教育这些内容,所以我也没时间更没兴趣当任何朝代的粉丝,所以太细节不大熟悉,只能道听途说)明粉不愿意承认南明,是因为南明的历史太丢人。而清粉不愿意承认南明,是因为清粉认为清的正统地位从顺治帝入关开始,所以说破大天也不能承认南明——毕竟南明彻底崩盘已经是康熙那会儿的事情了。
其实,对于南明是否有翻盘机会,我个人觉得是没有。确切来看,明朝末年的历史,本质上是明朝该垮台,大顺朝该经过一个时间周期的磨合后,或者大顺动乱时期出现一个新的势力收拾残局取代明朝和顺朝。而现实是,历史没给大顺或者能取代大顺的新兴势力的时间窗口。并且,有了清朝截胡顺朝的历史事件发生。
1、崇祯帝的悲剧
其实客观来说,明朝末年可以用烂透了来形容:所谓烂透了,指的是明廷对基层的统治失控。比如明朝崇祯帝在位的十七年岁月里,可谓励精图治。崇祯帝的想法是好的:裁撤一些基层小吏的数量,然后把钱拿去用在该用的地方。但是,基层对于崇祯帝的指令在执行方面是选择性执行。最终导致崇祯帝越努力,明朝百姓越是生无可恋。最终明朝百姓能选择的路子就一个:那就是起来造反,武装抗击明朝统治。这才是明末农民战争的根源。
换句话说,对于崇祯帝来说,晚明剧本就俩走向:
第一,是在明廷已经腐朽,无法对基层和一线军队真正发号施令的情况下继续指挥镇压农民军,然后坐等李自成打上门——当然,有说法说崇祯帝逃到南京如何如何:话说,崇祯帝就算逃到南京,难不成李自成不会继续追杀?或者,南方还有个张献忠啊!
第二,崇祯帝学习前朝经验,饮鸩止渴,放权给各地将领,允许他们自主镇压。我相信这个模式推广下去,什么李自成、张献忠被镇压下去,还真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是,崇祯帝还真不是赢家:东汉末年镇压黄巾军、唐朝末年镇压黄巢起义军,还有后来清朝镇压太平军,都是这个模式,结果就是,农民军确实垮了。但是,藩镇军阀也诞生了。朝廷权威性也没了。
崇祯帝想起汉献帝、唐哀帝的美好待遇,所以,也不会采纳这个模式。。
事实上,明朝崇祯帝死后没几天,大将左良玉已经成了军阀。这军阀的形成不是一两天。所以有必要认为,崇祯帝在位后期,其实很多军头已经有了想法。
2、无法复兴的南明
所以烂透了的大明朝灭亡是必然的。而南明的弘光朝廷因为从一开始就陷入内斗局面,所以局面比起崇祯时期还不如。
而面对清兵入关的局面,南明朝廷在本身就弱势的情况下,昏招不断:要知道,北宋灭亡以后,虽然金兵长驱直入,但是金的社会组织成熟度很差,所以金的目的更多是劫掠,而非占领宋的地盘。同时,金兵入寇以后,南宋也承认了北方农民军的合法性(从反对宋朝的农民军,变成抗金义军)。并且宋兵也确实有战斗力顶住金兵。
而南明几乎是按照南宋的剧本,反方向胡搞:勾结清兵打农民军,然后南明朝廷又无力节制自家的武装力量。甚至很多明朝军队组团投靠清朝。
而清兵入关的一路,就是招降纳叛的一路。甚至本身还打算振兴明朝当明朝忠臣的吴三桂都看出来了:这大明朝没救了,自己趁早跟着清朝混吧!
所以,到了南明后期,南明在军事上,主要依靠的是原张献忠的旧部。所以这种畸形状态,即便是李定国、孙可望等人赶走清兵,他俩也未必会真的支持南明继续延续——毕竟,张献忠旧部挖过朱家祖坟。所以一旦朱家皇帝掌握实权,张献忠旧部很可能都被清算。
所以,南明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