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近代的皇帝家庭里,皇子们的命运往往不如人意。康熙皇帝虽然是个“生孩子能手”,一生育有五十几个子女(35个儿子,20个女儿),然而其中只有27个能活到18岁以上,其他的孩子都在年幼时夭折。到了雍正皇帝的时代,能活到成年的儿子只剩下四个。而乾隆皇帝尽管生了十七个儿子,但他面临的却是十七个儿子中有十三个相继去世!只剩下四个儿子,自然成了他视若珍宝的“宝贝”。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乾隆这样的大才会将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因为实在没别的选择,只能传给这几个活下来的儿子。
对于清代的皇子们来说,除了康熙时期有几个能力出众的皇子外,其他皇帝的孩子们只要能活到成年,并且小心谨慎、不做错事,其实有很大的机会继承皇位。今天要介绍的这位皇子命运尤为悲惨,他的兄弟们因病死去,成了皇室的唯一继承人。然而,当他准备继承大统、登上帝位时,却被自己的父皇踢死,成为了清朝历史上最悲剧的皇子之一——这位皇子就是道光皇帝的长子:爱新觉罗·奕纬。
奕纬的母亲辉发那拉氏,虽然在《甄嬛传》和《如懿传》里很有故事,但她的身份并不显赫。她是正白旗的包衣出身,也就是皇族的奴隶。她原本只是负责给皇子绵宁端茶倒水的宫女,但她心中有大志,想通过生下绵宁的孩子改变命运,过上掌握他人命运的生活。凭借聪明机智的个性,辉发那拉氏得到了绵宁的宠爱,并顺利怀上了他的孩子。不久之后,她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奕纬。
然而,绵宁对此并不感到高兴。尽管奕纬是他的第一个孩子,绵宁并不打算承担起父亲的责任。他本希望这段关系仅仅是一次短暂的风流,然而那拉氏却缠上了他,并生下了孩子。绵宁对奕纬冷淡无情,并且极力隐藏这段不光彩的关系,怕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和皇位的继承。面对这位身份低贱的母亲和孩子,绵宁决定对他们采取冷漠的态度,甚至没有给奕纬提供任何赏赐,只是随便给他取了个名字:“奕纬”。他之后对奕纬的生长几乎不闻不问。
道光年间,绵宁(即后来的道光帝)继位后,虽然初时给予了奕纬和母亲一些照顾,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对奕纬的喜爱逐渐减少。在道光帝继位后,奕纬一直未能得到父亲的认可。尽管道光帝曾一度疼爱奕纬的亲爷爷嘉庆皇帝,奕纬依旧只是一个名义上的贝勒,并未受到道光帝的重视。道光帝更多的爱放在了由静贵妃所生的其他儿子身上,而奕纬则一直未能得到父亲的关注。
这期间,奕纬虽然在嘉庆的宠爱下享有一定的地位,但在父亲面前始终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认可。直到道光九年,两个宠爱的儿子相继去世,道光帝才意识到自己几乎没有继承人。此时,他的心情发生了转变,开始重新关注奕纬。道光决定给奕纬一个机会,把他培养成合格的继承人。
然而,奕纬的性格早已养成,顽劣、不愿受约束。尽管道光帝极力给奕纬安排老师、训练他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奕纬却极度抗拒,学习上也不专心,甚至对教师的批评和约束产生了强烈反感。在一次课堂上,奕纬甚至对自己的老师发出威胁,说如果自己当上皇帝,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他。老师害怕之下向道光报告,情急之下,道光帝将奕纬叫来训斥,并失控地踢了奕纬几脚,其中一脚踢到了奕纬的下体。此举引发了悲剧,奕纬因此伤重而死。
道光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他从未想过会把自己的儿子踢死。虽然他赶紧安排奕纬的葬礼,并为其追封为“隐志贝勒”,但这已经无法挽回失去的生命。道光帝对奕纬的无情和冷漠,成了他人生中最为悔恨的事情之一。后来,故宫的断虹桥上的一只石狮子捂着裆部,传说是道光帝在每次经过时,看到它就会想起自己踢死的长子,并为自己的过错后悔不已。
奕纬的悲剧故事,不仅反映了皇室子孙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展示了在帝王家庭里,权力斗争和父子关系的冰冷与残酷。奕纬的一生,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早逝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