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皇帝、后妃以及大臣去世后,都会被赐予谥号,以表彰他们生前的美德。清朝的皇后通常会有16个字的谥号,并附加皇帝谥号中的一个字,总共为17个字。例如,顺治帝的母亲被追谥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然而,清朝唯一一位谥号只有12个字且没有附带皇帝谥号的皇后,就是董鄂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孝献皇后。
关于董鄂妃的身世,历史上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她是江南的名妓董小宛,但这一观点早已被学者们否定。第二种说法认为她是顺治帝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儿的妻子,这个说法曾在影视剧中出现过,并且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然而,根据《爱新觉罗宗谱》的记载,博穆博果儿的妻子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博尔济吉特氏,根本没有叫董鄂的福晋。第三种说法是董鄂妃可能是某位满族军人的妻子。这个说法来源于外国传教士汤若望的记载,他提到顺治帝曾对一位满族军人夫人产生深厚的感情,并最终将她纳入后宫,生下了皇子。分析后认为,这位军人夫人很可能就是董鄂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猜测,比如董鄂妃是顺治帝的兄长多罗承泽郡王硕塞的妻子,或者是顺治帝的继后孝惠章皇后的侍女。这些说法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仍无法确定董鄂妃的真实身份。
根据正史记载,董鄂妃来自满洲正白旗,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她的曾祖父曾是努尔哈赤时期董鄂部的部长。可以说,董鄂妃虽然出生平凡,但也算得上是一个名门之后。那么,董鄂妃究竟何时进入宫廷呢?
根据史料记载,董鄂妃是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被封为贤妃的。从三月的一份人事安排中可以推测,董鄂妃的父亲鄂硕当时已经成为内大臣,位居索尼之上。因此,董鄂妃很可能在顺治十三年三月就已经入宫了。当时她已18岁,明显超出了选秀的年龄,因此她的入宫方式可能并非通过选秀。
无论如何,董鄂妃入宫后便迅速获得顺治帝的宠爱。仅仅一个多月后,顺治帝就打算将她晋封为皇贵妃,这种晋升速度在整个清朝历史中都极为罕见。在她的册封仪式上,顺治帝还破例下令大赦天下,这在清朝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
进入宫中的第二年,董鄂妃为顺治帝生下了第四子,并被顺治帝称为“第一子”,这表明她所生的儿子很有可能成为皇储。就在董鄂妃生下儿子后的一个月,孝庄太后病倒了,董鄂妃不顾产后的身体虚弱,亲自前往南苑侍奉孝庄太后。这一行为令顺治帝深感动容,而当时在宫中的孝惠章皇后则没有表现出同样的关怀,甚至没有前来请安,结果孝庄太后对此极为失望,并下令三年内孝惠章不能前往慈宁宫与自己见面。
孝庄太后恢复健康后,顺治帝曾一度计划废除孝惠皇后,但因董鄂妃的劝阻,最终未果。而董鄂妃还亲自照料病中的孝惠章皇后。由此可见,董鄂妃之所以深得顺治宠爱,除了她的美貌外,她的高尚品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董鄂妃身体一直较为虚弱,尤其是在皇四子夭折后,她的健康急剧下滑。到了顺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就在那年八月,董鄂妃因病去世,年仅22岁。
尽管董鄂妃生前一直请求简单的丧仪,顺治帝还是为她举行了空前的葬礼。顺治帝下令追封她为皇后,还命令三十名太监和宫女殉葬,以继续侍奉她。此外,为董鄂妃抬棺的竟是一些二三品的官员,这在清朝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康熙二年(1663年),董鄂妃被追封为“孝献端敬皇后”,并与顺治帝及孝康章皇后一同葬于孝陵地宫。值得一提的是,顺治帝、孝康章皇后和董鄂妃的遗体都被火化,地宫内并未放置珍贵的殉葬品,这也使得孝陵成为清东陵中唯一未被盗掘的皇陵。
这段历史反映了董鄂妃在顺治帝心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她在后宫中的独特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