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商鞅变法,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中国古代一次大变革,秦国靠这个从弱变强,最后统一天下。但如果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眼光来看,这事儿跟社会主义改造沾边吗?
商鞅是战国时候的人,本来叫公孙鞅,前361年跑到秦国,给秦孝公出主意,推行一系列改革。从前356年到前350年,分两次搞,主要改土地、军事、行政这些方面。土地上,他废掉旧的井田制,推行大亩制,把亩扩大到240平方步,方便牛耕和收税。军事上,奖励军功,设20级爵位,谁打仗立功谁得田地。行政上,设县制,统一度量衡,加强中央控制。结果秦国富起来了,军队猛了,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但这算社会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话说,他们的理论框架是历史唯物主义,看社会发展从生产方式入手。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在19世纪中叶开始研究东方社会,他们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到,人类社会有几种生产方式,亚细亚的属于早期形态,比奴隶制还原始点。啥叫亚细亚生产方式?简单说,就是以村社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国家通过官吏控制水利、土地分配和税收,支撑起专制统治。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也讲,这种方式在印度到俄国都存在过,它靠集体劳动,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有,而是原始的,阻碍社会进步。只有打破它,才能进入奴隶劳动或更高级阶段。列宁作为俄国人,更熟悉这套,他1917年后领导革命,但早年就批评俄国村社是亚细亚遗存,说俄国是最野蛮的亚洲国家,因为村社绑住农民,土地轮换,集体责任,表面公有,实际落后。
现在套到商鞅变法上。商鞅改土地制度,不是推翻奴隶制进入封建,而是调整亚细亚模式内部。原来周朝有爰田和井田,土地公有,家族或村社管轮换。商鞅把这换成国家官吏管,按爵位授田,收回也官府说了算。田典这种半官角色在村里监督,农户合作用官牛耕地,税收标准化。这跟俄国村社很像,土地分条形,定期重分,集体耕种,国家强管。
马克思看俄国村社,就说这是半野蛮状态,不是社会主义基础。列宁也直言,村社让俄国中世纪化,得砸烂才能革命。商鞅变法加强国家控制,公有成分是有的,但公的是国家,不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是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跃进,消灭私有制,建立集体所有,靠无产阶级斗争。商鞅时代哪有工业、无产阶级?那是农业社会早期,生产力低,靠水利和集体劳动维持。
有人说商鞅公有制是社会主义雏形,这不对。俄国村社社会主义者如赫尔岑吹嘘村社是共产基础,能跳过资本主义直达社会主义。马克思批这是空想,原始公有不是先进。列宁更狠,说村社是耻辱,得用无产阶级专政推翻。商鞅变法类似,强化国家公有,但为战争服务,民众负担重。秦统一后,二世就亡了,前207年灭国,因为苛政。马克思主义看,生产方式决定上层建筑,亚细亚模式下,专制易腐朽,没阶级斗争动力。社会主义是历史必然,从资本主义矛盾中生,靠科学理论指导。商鞅是法家,靠严刑峻法,马克思不会认可那是改造。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形态演进靠生产力发展。商鞅推广牛耕,统一亩制,提高产量,这是进步,但还在原始框架内。马克思研究印度时,说英国殖民破坏亚细亚公有,才推向现代,虽然残酷,但历史作用。恩格斯补充,东方社会需外部冲击或内部崩解。秦亡后,汉继承部分制度,但土地私有渐多,到魏晋才分封封建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如郭沫若,早年用五阶段,但后来承认亚细亚影响。列宁时代,俄国村社解体后,才有十月革命。商鞅变法没打破亚细亚圈子,只是换管理者,从家族到官吏。
接地气说,商鞅变法像村里换个管事,从长老变村支书,但还是老一套公有,没触及根本。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50年代的事,土改、合作化,消灭地主私有,建立集体农场,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工人领导农民。商鞅时代,农民是国家工具,军功得田,但整体公有,国家抽税重。马克思会说,这是东方专制典型,不是社会主义。恩格斯在论中国时,提到太平天国是农民起义,但没无产阶级领导,失败必然。列宁看亚洲落后,得学西方革命路径。
再看细节,商鞅设连坐,五家互保,一家犯罪全罚,这强化集体责任,跟村社连环保税一样。俄国村社,一户跑了,其他户担税,强迫回村。马克思批这是束缚。商鞅奖励耕战,抑制商贾,经济单一化。社会主义鼓励全面发展,科技进步。秦法严,商鞅自己死于车裂,因为新君上台,旧贵族报复。但变法留下了,秦强了。马克思主义不否认改革作用,但定性为亚细亚内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