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曾游历嵩山寺,当时相士袁珙见到他时感叹道:“这是哪来的奇异僧人!三角眼,形态如同病虎,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这类的人!”姚广孝听后大喜。刘秉忠是元朝开国元勋,也是元帝国的重要设计师,曾规划北京城,而姚广孝后来也参与了迁都北京,并亲自规划了今日北京城的布局。
洪武年间,姚广孝途经北固山,写诗缅怀古贤,抒发志向。诗中写道:“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同行僧人宗泐听后感叹:“这岂是佛家弟子说的话!”姚广孝只是笑而不语。
姚广孝出身医学世家,但他没有继承家业,而是专心钻研阴阳之术,精通三教。他自少年起便心怀不凡,志向高远,从未安于寺庙的平静生活。他是靖难之役的关键人物,若没有他日复一日的筹谋和辅佐,朱棣可能无法发动或赢得这场战争。
姚广孝的才智和不安分不仅体现在政治上,他还参与文化事业,曾主持重修《明太祖实录》,并与解缙等人纂修《永乐大典》。他年少时好学,擅长诗文,与王宾、高启、杨孟载交好,备受宋濂、苏伯衡推崇。其著作包括《逃虚子诗集》《逃虚类稿》《道余录》《净土简要录》《佛法不可灭论》《诸上善人咏》等,涉及文学、哲学、佛学诸多领域。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对他极尽器重,《明史》记载:“成祖即帝位,授道衍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四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赠祖父如其官。”他甚至被委以教育未来皇帝朱瞻基的重任。
姚广孝一生拒绝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与荣宠美女,而是坚持做一名僧人。在原则问题上,他甚至敢于与皇帝直言对抗。他精通儒释道三教,能够将世俗之事置于一旁,体现出凌驾众生的眼界与胆略。他毕生所为,无不体现出“立德、立功、立言”的理想追求。
虽然生不逢时,他的思想和学说未能在当世广泛推广,顾炎武曾评价他:“少师之才,不下于文成(王阳明),而不能行其说者。”姚广孝的道德操守不拘泥于传统,但正因如此,他在解决问题时手段多样,才智与胆略堪比贾诩、郭嘉。
总之,姚广孝一生超然世外,但又凌驾众生,他的学识、才华和胆略,使他成为明代历史上独特而杰出的人物,无论在政治、文化还是军事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