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征服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秦朝。秦始皇认为,经过南征百越、北逐匈奴的胜利,整个天下已经无敌手,帝国将永世长存。然而,当秦始皇沉浸在自己“大秦万年”的美梦中时,来自一个名叫楚南公的老人预言了一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谶语并未引起当时的重视,毕竟,谁能想到,曾经不可一世的大秦,竟会因自己的内乱而走向覆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带着对帝国未来的美好设想离开了人世。而就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陈胜和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国家。这一举动,标志着秦朝的敌人终于出现了。此时,能够挑战并最终摧毁秦朝的,竟然不是外敌,而是秦朝内部的腐败与崩溃。没有外来威胁的情况下,帝国却走向了自我毁灭,许多秦朝的人民纷纷起义,其中包括项梁、项羽叔侄和刘邦。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四分五裂的各地王国,如燕、赵、魏、楚等,纷纷举起了反秦的大旗,其中,楚国尤为突出。楚国当时拥有项梁和项羽为骨干的强大军力。事实上,项梁和项羽叔侄曾帮助楚怀王熊心(也叫熊心)从一个普通牧童成长为楚国的王。而楚怀王熊心则也对项梁和项羽有很大帮助,许多投靠楚国的人也是冲着楚王来的,比如刘邦。
一开始,楚国、赵国、魏国的王国各自为政,互不干涉,但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一位名叫章邯的秦将迅速击败了这些王国,改变了局势,使得楚国成为了领导力量。然而,楚国也没有免受秦军的压迫,楚怀王的亲戚项梁就在与章邯的战斗中死去。项梁的死亡为楚怀王提供了一个机会,他趁机夺取了军政大权,并制定了灭秦的战略。楚怀王决定派宋义、范增和项羽北上救赵,同时定下了“先入咸阳者为王”的约定,指派刘邦等人进军关中,攻占秦国的都城。
然而,楚怀王的实际权力并没有稳固。他通过重用宋义来制约项羽,但项羽却凭借个人的力量斩杀了宋义,并大败了秦军,名声一时大振。楚怀王的控制逐渐崩溃,项羽不仅击败了秦军,还开始向楚怀王挑战,想要争取封王之位。楚怀王的回答是:“如约。”他不甘心再次沦为项羽的傀儡,开始反抗项羽。然而,由于项羽的武力强大,楚怀王无法抵挡,最终决定让刘邦先行攻占咸阳。尽管如此,项羽的胜利让楚怀王丧失了所有实权,刘邦被迫撤退,退至汉中。
刘邦在鸿门宴上的退却,标志着项羽彻底摆脱了楚怀王的控制,先入咸阳的约定也因此被践踏。楚怀王虽然名义上仍是“义帝”,即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失去了对各地诸侯的掌控。项羽成为了“西楚霸王”,虽然他称霸一方,但依然没有真正成为天下的最高统治者。楚怀王的称帝之位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职位,类似于春秋时期的“周天子”。
在接下来的争斗中,项羽悍然杀死了“义帝”楚怀王,并暗中命令其他王国进行清除。刘邦以为“为义帝复仇”的名义,开始集结大军,最终在“复仇”旗号下发起了进攻。他召集了56万联军,目标直指项羽的都城彭城,这场战斗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从此,死亡的“义帝”不再是楚国的代表,而西楚霸王项羽成为了“楚”的代言人,天下依旧没有主宰,历史的新篇章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