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中的孙刘联盟里,诸葛亮和周瑜可以算是一对互相较量的冤家。两人经过几轮智力和勇气的交锋,周瑜始终未能占得上风。尽管他心里一直想着除掉诸葛亮,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有一天,周瑜因长时间的郁闷而无处发泄,他便漫步至江边,凝视着滚滚江水,心中却依旧感到沉重和压抑。他不禁仰天长叹,大声喊道:“既生瑜,何生亮!”话音刚落,一口鲜血猛地喷出。 值守的士兵赶紧发现了周瑜的异常,将他抬进帐中,进行紧急处理。周瑜昏迷了过去,待他醒来时,眼中闪烁着一丝灵感,他突然想到一个绝妙的计划,于是立刻吩咐手下按他的想法执行。 不久后,周瑜病逝的消息传到了荆州,诸葛亮便前去吊丧,赵子龙也随行带剑。抵达江东后,周瑜事先安排的亲兵见赵子龙时刻守护在诸葛亮身旁,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暂时不敢下手。 诸葛亮步入灵堂,默默跪下,痛心疾首地哭泣,并大声道:“哎,公瑾啊,天命如此,真是令人伤心!人活几何,短短的日子怎不令人伤感!我的心真是痛啊,喝一杯酒,祭奠你吧!希望你若有灵,能够享受我的供品!” 周围的众人看到诸葛亮如此悲伤,纷纷低声议论:“大家都知道孔明和公瑾并不合,怎么如今他哭得如此伤心,显然是在装作悲痛。”连知情的鲁肃也感叹:“孔明本就多情,而公瑾却心胸狭窄。”然而,诸葛亮的眼泪却一颗接一颗地落下,他不停地做着一些小动作,看起来确实十分悲伤。 但实际上,周瑜的死并非表面那么简单。原来,周瑜在醒来之后,打算通过假死来引诱诸葛亮前来吊丧,从而找到机会除掉他。可没想到,假死的计划在实际执行中反而成了悲剧。诸葛亮细心观察,发现棺材外面有透气孔,他便推测周瑜可能躺在其中,通过这个孔观察外界的动静。 于是,诸葛亮假装深感悲伤,带着眼泪站到棺材旁边,在悲痛的情绪中偷偷做着一件事:他拿起一根蜡烛,小心翼翼地将棺材的透气孔封死了。 结果,周瑜最终因气愤而窒息,真的死在了棺材里。就这样,周瑜的精心设计,反倒成了他自己致命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