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到“巾帼不让须眉”时,我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武则天。她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唯一的女皇帝,而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虽然有不少才女和女将军,能够真正登上皇位的女性却只有她。这也让武则天成为了许多古装剧中的热门角色,关于她的“秘史”层出不穷。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一个林黛玉,而每位导演心中也都有一个武则天。无论是天真无邪,还是妩媚动人,抑或是威严霸气,各个时期的武则天都展现了不同的风格。然而,她到底真实长什么样子呢?
虽然我们在教科书中常见到武则天的画像,但这些画作大多是后人凭空想象的,尤其是明朝风格的着装,显然不符合唐朝的历史背景。若要想了解武则天的真实容貌,还得通过唐朝的名画《唐后行从图》来一探究竟。
这幅画出自唐代宫廷画家张萱之手,张萱在唐玄宗时期曾在皇宫任职,创作过以杨玉环和虢国夫人出行为题材的名作《虢国夫人游春图》。虽然张萱的生卒年不详,但他大致处于武则天时期,因此他有机会接触到唐宫的第一手资料,绘制的《唐后行从图》对于武则天的形象更加贴近历史。
仔细观察《唐后行从图》中的武则天,我们能发现她的样貌与电视剧中的版本大为不同。画中,武则天身穿青色交领礼服,头戴珠宝凤冠,身上饰有珠玉,显得华贵雍容,气质非凡。她的袍袖随风飘扬,神采奕奕,身边众人围绕,似乎她的身高甚至超过了普通男子。尽管史料中并未记载武则天的具体身高,但在画作中,她无疑是最为尊贵的存在,因此画家赋予她这种高大形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画中展现了武则天出行时的阵仗。她的身边有三位金吾卫士,另外还有25位太监和女官。在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她不仅打破了女性不能为帝的历史,还在宫中设置了大量女官,这些女官的权力有时甚至能够影响朝政。画中的女官有的在身旁随侍,有的捧着香盒,有的抱着宠物。而太监则手持凤团扇、捧金提炉等出行必备的仪物,还有负责鸣鞭开道的,鸣鞭的响声代表着皇帝的到来,具有极高的威慑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幅画的服饰其实有着北宋时期的风格,画中的太监和女官也身着“唐风宋制”的服装。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唐后行从图》是宋徽宗时期的摹本,所以可以看到宋代的元素。
在画中,武则天的形象偏胖,脸型圆润,符合盛唐时期的审美。她的眼角上扬,充满飞扬的气质,面部的化妆让她显得红润,正是她得意时的容貌。这幅画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容貌,实际上,武则天的面容还曾通过一座石像被永久保存。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的卢舍那大佛,以武则天48岁的容貌为基础雕刻而成。通过这座大佛,我们可以看到武则天的相貌其实非常出色,与历史上袁天罡对她的评价——“龙睛凤颈、日角龙颜”也十分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