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刘琦和次子刘琮。刘琦是刘表与前妻所生,刘琮则是与后妻蔡氏所生。前妻去世得早,而蔡氏年轻美丽,深得刘表宠爱。蔡氏因宠爱刘琮,对刘琦心生嫉恨,常常向刘表进言,说刘琦不好,反而夸赞刘琮。刘表很宠爱后妻,往往信任她的话。蔡瑁,刘表的妻弟,和外甥张允也得到了刘表的宠信,他们与刘琮关系很好。刘表打算立刘琮为继承人,并准备削弱刘琦的地位。
幸运的是,刘琦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将他任命为江夏太守。这样,刘琦不仅成功逃脱了后母的陷害,还保住了刘备的一支水军,约有一万人之多。然而,刘琦最终并没有像他所期望的那样幸运,命运依然充满波折。
接下来,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刘表的背景。刘表是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代,三国时期除了刘表外,西川的刘焉和刘璋父子也是这一宗族的远亲。因此,刘表具有皇家宗室的背景,并且在早年进入了当时的国办大学——太学,成为了太学生。作为太学生的领袖,刘表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成为当时著名的“八顾”和“八及”人物之一。
直到公元190年,刘表才迎来了自己外放的机会。此时,董卓已经掌控了朝政,孙坚与董卓长期不和,于是响应袁绍的号召,在长沙起兵讨伐董卓。然而,董卓为了控制荆州,决定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刘表到达荆州后,为了迅速巩固自己的地位,积极与当地的大族,如蒯良、蒯越和蔡瑁等人建立联系,平定了叛乱,重新掌控了荆州。
然而,正当曹军大举进攻之时,刘表去世了。蔡瑁、张允等人拥立刘琮为荆州之主,虽然刘琮那时年仅十岁左右。尽管年纪小,刘琮仍然展现了出奇的政治敏感性。他曾问:“你们想让我当主,如果刘琦和叔父刘备来问罪,怎么办?”这个问题让大家惊讶不已,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居然能考虑到如此复杂的问题,可见他并不简单。
当时,有人建议刘琮投降曹操,但他坚决表示:“我刚刚接管了父亲留下的基业,怎么能轻易把它交给别人?”尽管刘琮有远见,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年轻的孩子,根本无法独立掌控荆州的事务。最终,所有大小事务都由蔡瑁来处理。蔡瑁最终决定将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同意让刘琮继续担任荆州牧,并保留蔡瑁的职务。但曹操的真正目的是利用蔡瑁。
尽管曹操心底看不起蔡瑁和张允这些人,但看到他们仍有利用价值,便将他们封为侯,继续让他们担任水师都督。年幼的刘琮则对能够继续留在荆州感到高兴。当曹操要将他们母子送往青州时,刘琮焦急地问道:“你不是已经答应让我继续留在荆州吗?”然而,曹操早已心生杀意,最终在半路上派人将刘琮母子杀害。
曹操之所以杀害刘琮,首先是因为刘琮年纪虽小,但依然是“幼主”,在荆州士人的心目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即使刘琮投降了曹操,但如果有人能够控制刘琮,便有可能以他为旗帜,形成反抗曹操的力量。其次,曹操一向信奉“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他早已决定除掉所有潜在威胁。
刘表的两个儿子,尽管不是英雄,但也并非如曹操所说的“猪狗不值一提”。他们的悲剧并非全因个人原因,而是因为生在乱世,正遇上曹操和刘备这两位英雄。而刘表作为父亲,也未能妥善治理家族,朝中权臣蔡瑁、张允等人卖主求荣,最终导致了荆州的失守。如果刘表当初能用贤臣,或许情况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