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东莱,今天的莱芜一带,曾有一位英雄,名叫太史慈。年轻时,他21岁便成为郡里的高级通讯员,负责将材料送往州里。一天,郡守叫住他,告诉他:“州里的一个任务没做成,责任推到了我们郡里。朝廷要查这件事,州里的材料已经送到京城。我担心我们送得晚了,解释不清楚。”
太史慈答应道:“我这就去,争取赶在他们之前把材料交上去。” 于是,他带着材料骑上快马,朝京城洛阳赶去。为了赶时间,他几乎不休息,昼夜奔波六七天,终于到达洛阳。刚到接待办的门口,他看见州里的官员也正好到达,已经在等待。太史慈赶紧下马,走过去,用洛阳口音问道:“你是哪儿的?” “青州的。” “是送材料的吗?” “是的。”州吏傻乎乎地回答。 太史慈接着问:“材料在哪儿?” “车上。” 太史慈看了一眼,开始怀疑:“交材料的时常会有写错的地方,打回去重新填,浪费不少时间。你们的材料不会有问题吧?先检查一下,我看看。” 州吏傻乎乎地把材料拿出来,打开后跟太史慈一起检查。突然,太史慈从怀里拿出刀子,几下划破了材料。那时蔡伦已经发明了纸,纸质材料刚刚开始普及。 州吏吓了一跳,愤怒地喊道:“有人毁我的材料!来警察啊!” 太史慈赶紧捂住他的嘴,把他拉到车后面说:“这不怪我,真的是缘分。如果你没把材料拿出来,我也没办法毁掉它。这是命运啊,不是我的错。现在咱们最好一起逃走,不然材料坏了,你也逃不了责任。”州吏思考了一下,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因为按规定,州吏没有按规矩办事,也有责任。于是,州吏和太史慈一起偷偷离开洛阳,打算寻找出路。 然而,太史慈心生一计。走了一段路,他借故上厕所,突然转身跑回洛阳,把自己的材料先递了上去。气得州吏无奈,却又不敢报警,只能灰溜溜地离开。等到州里得知材料没有按时提交,赶紧派人重新递送,但一切已经太晚,材料逾期不再受理。太史慈的材料先递上去,朝廷采纳了郡里的说法,判定州里有责任,而郡里不受责任。最终,处理意见已下发,州里完全没有办法。 这件事引起了广泛关注,太史慈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了当地的名人。孔融,北海国的相国,也听说了太史慈的事,对他产生了兴趣。孔融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与众不同,十分可爱,于是经常派人给太史慈的母亲送些小礼品,表达关心。然而,太史慈因为得罪了州里的官员,不得不避祸去了辽东,连工作也丢了。所以,孔融派来的使者,太史慈都没见到。 过了一段时间,太史慈从辽东回来了,他母亲急急忙忙告诉他说:“坏事了,孔北海(即孔融)被黄巾贼围困了。他一直询问我们母子,你得去帮帮他!”于是,太史慈背上包袱赶往北海国。 到达北海国后,他发现黄巾贼的围攻还不紧。他趁夜悄悄从贼营间隙穿过,进入城内。孔融听说后大喜,放下书来说:“你来了太好了,咱们一起看书,讨论一下古事吧。” 但太史慈看着外面越来越紧的围困形势,不禁着急起来:“不要浪费时间了,外面黄巾贼已经围得很严了,您给我一支兵,我出去和他们拼!”孔融却安然地说:“不用急,州里肯定会派兵来救我们,咱们一起看书吧。你听过我小时候让梨的事吗?看这本书……” 太史慈忍不住了,觉得孔融只顾自己看书,根本不急于救城。就在这时,黄巾贼的围攻越来越严,孔融才开始急了,急忙说:“我听说刘备这个人非常有义气,虽然我们没交情,但他一定能来救我们。” 孔融一提刘备,周围的将官纷纷表示出不去的风险。太史慈听到后,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说:“我愿意带书信出城,请您下令。”孔融吃了一惊:“如今黄巾贼围得这么紧,您主动请命出城,虽然勇气可嘉,但出去不容易。”太史慈坚定地回答:“我妈让我来,是为了报答孔北海的恩情。别人都说出不去,但我不能辜负我母亲的期望。” 孔融动容了,立刻为他准备了一切,并派了两名士兵随行。第二天清晨,太史慈骑马出城,箭如流星,直冲黄巾贼阵营,敌人立刻惊慌失措,太史慈怒吼一声:“哪个敢当我东莱太史慈!”喊完,他掉头便跑回城中。黄巾贼听到声音,都吓得不敢追赶。 接下来的几天,太史慈几乎每天早晨都跑出去,大喊一声:“哪个敢当我东莱太史慈!”然后猛地转头跑回城里,给敌人造成极大的困扰。黄巾贼完全没有反应过来,以为自己被戏耍了。最终,太史慈的计策成功,敌人纷纷撤退。 太史慈在北海国成功报恩后,刘备听闻其勇气和义气,答应出兵救援。刘备组织三千精兵,迅速赶往北海国,黄巾贼见救兵到来,纷纷解围撤退。孔融感激地拉着太史慈的手说:“你真是我的朋友!”太史慈的英勇行为赢得了大家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