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诸葛亮死于落凤坡,庞统能不能打赢司马懿?这就是一个三国历史中的有趣假设。历史上,诸葛亮发动了五次北伐战争,而这些战争在今天的眼光来看,往往伴随着很大的争议。这些北伐使得蜀汉的国力急剧下降,长期的战争不仅让蜀汉的兵员和资源遭受严重损失,还导致了不少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人物的牺牲。特别是那些关羽、张飞这样的重要人物的去世,让许多人开始质疑蜀汉是否值得继续进行这些战斗。
其实,这些争议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现代人站在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去回顾历史,忽视了当时的局势和蜀汉的实际情况。事实上,在诸葛亮的北伐期间,蜀汉不仅没有急剧衰弱,反而在一些方面,如外交和经济上,保持了相对的优势。而且,蜀汉的百姓并没有因战争而对诸葛亮产生怨恨,反而自发地组织纪念活动,甚至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对武侯的尊敬。武侯祠的建立也正是这种情感的体现,甚至连汉昭烈庙也逐渐演变为武侯祠。
然而,如果在落凤坡死去的是诸葛亮而非庞统,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完全不同。庞统曾经建议刘备放弃荆州,专注益州,再计划北伐。这个决策若真被采纳,可能关羽和张飞都不会在战争中阵亡,刘备也不会在夷陵之战中遭遇惨败,荆州的兵力得以保存,蜀汉的国力也不会受到重创。庞统的北伐战略或许能够借鉴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从而实现长安的夺取,进而统一中原。
但问题是,庞统的这一提议是否能顺利实施呢?庞统和诸葛亮同为荆州派,刘备身边有大量的荆州派势力,单靠庞统一个人提出“放弃荆州”的决策是难以实现的。而且,单凭益州这个地区,想要一统天下是不可能的。曹魏已经统一了北方,曹操的势力不容小觑。历史上,除了刘邦能够从蜀地起步最终统一天下,其他许多曾在蜀地扎根的势力都没有成功,反而是被敌人所灭。
所以,放弃荆州的提议并不现实。荆州是一个富饶的地方,任何当权者都不容易轻易放弃,特别是当关羽负责守卫荆州时,这个地区的安定程度远远超过益州。即使关羽不在,依然会有其他人来接手荆州的防守,蜀汉的战局也不一定能够因此得到改善,仍然可能会面临失败和重大损失。再者,诸葛亮的治国理政能力是庞统所不能比拟的。如果庞统负责应对司马懿和曹真这样的敌人,胜算也并不大。若打不赢,蜀汉甚至可能因为长期的消耗而迅速灭亡。
如果诸葛亮提前阵亡,庞统接替他的位置,蜀汉的历史可能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庞统的战略和处理国家事务的方式和诸葛亮不同,诸葛亮偏向稳扎稳打,而庞统则更加激进,追求快速的行动。他不一定像诸葛亮那样一味追求稳妥,可能会采取更为果断的行动。蜀汉的高级将领,除了赵云,大部分未必完全认可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庞统在入蜀之前,就曾建议刘备放弃荆州,转而专注西路进攻。倘若实施这一策略,东吴的背刺也有可能发生。而五虎上将从汉中多条路径北上,或许能够更好地配合,甚至有可能达成目标。
至于庞统能否与司马懿抗衡,其实并不难看出,司马懿虽然有兵力优势,本土作战和骑兵的优势,但最终仍被诸葛亮压制,防守为主。而如果庞统活着,刘备也不会缺少人才。庞统在荆州的地位较高,家族势力强大,庞德公这个大人物的存在,也保证了荆州人才的供应。至于是否能够打败曹操,虽然我们无法确定,但可以推测,如果庞统没有死,关羽必然能够更好地守住荆州,实力也会得到加强。即使发生了吕蒙偷袭,荆州局势也能得到遏制,关羽回归后很可能能够扭转局面。
如果庞统领导蜀汉,曹操的势力在迁都后,可能要么继续向东吴报复,两路出击拿下西凉和长安,控制黄河流域,基本就能巩固北方。而如果庞统能与东吴保持稳定关系,局势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变,蜀汉甚至能够在一定时期内迅速崛起。假设东吴最终被推翻,南方局势糜烂,蜀汉的北方控制力也可能达到一定程度,历史可能会提前进入南北朝时期。
如果历史中的曹魏最终被司马家所掌控,而蜀汉能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相对独立,或许在之后的历史中,蜀汉也能趁机收复北方,重新夺回局势的主动权,迎来不同的历史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