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韩国是如何被美国吞噬的?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沦为美国经济和军事的殖民地?当年的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又有什么借鉴意义?
在探讨韩国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当前面临的困境。国内方面,地方债务不断增加,部分企业杠杆率过高,居民杠杆率已经超过60%,GDP增速已跌至40年来的最低点,人民币从6.3跌至7.0,股市和楼市普遍下滑。国际方面,俄乌战争、巴以冲突、朝鲜半岛危机接踵而至,油价上涨,美国加息,贸易冲突加剧。现在的局势,与1997年韩国的困境如出一辙。那时,韩国未能走出困境,而如今我们能否抵挡住美国的经济冲击呢? 1990年,美国经济开始出现衰退,于是美联储启动了降息周期,将利率从8%降至3%。经过三年的刺激,美国经济有所回暖,但到了1994年,美联储又开始加息。在短短一年内,利率上调了275个基点。 在美国降息的背景下,韩国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韩国放宽了企业短期贷款的融资条件,在大型财阀的引领下,韩国的企业纷纷借款进行投资。结果,到1997年,韩国制造业的债务股本比率从300%跃升至400%。韩国前30大财阀的平均债务股本比更是从387%升至518%。 同时,韩国的外部债务也急剧增加。1993年至1997年,韩国的短期外部借款从400亿美元增加到980亿美元,占外部总债务的54%。然而,韩国可用的国际储备与短期债务的比率却从1993年的42%下降至1996年的29%。 二战后,在美国的支持下,韩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创造了所谓的“汉江奇迹”。然而,韩国的经济成就也是依赖于美国的支持,这也让韩国在政治和军事上深度绑定于美国,失去了主权的独立空间。 随着美国加息周期的开始,韩国的流动性逐渐被吸走,外汇储备快速下降。到1997年,国际油价暴涨,导致韩国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国际半导体价格下降,使得韩国的收入大幅减少。同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危机从泰国蔓延至东南亚,最终波及整个亚洲。 此时,韩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严重不足,韩国央行在1997年11月17日宣布放弃干预韩元的汇率。一天后,韩元兑美元的汇率从989韩元跌至1012韩元,随后持续暴跌,12月23日,韩元兑美元汇率达到了历史最低点1962:1。到12月28日,韩国外汇储备已不足100亿美元。 与此同时,韩国股市也遭遇重创,综合股票指数在四季度从647.11点跌至376.31点,跌幅达41.8%。从11月20日起,韩国的各大银行发生了大规模的挤兑现象,韩元被大量抛售,金价也一天内暴涨了10%。 1997年至1999年,韩国的30大财阀中,有11个宣布破产。到了1997年底,韩国政府的外债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距离破产只剩下10天。 面对危机,韩国政府试图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自救。一方面,他们号召民众捐出黄金来帮助国家度过难关;另一方面,政府在国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同时,他们向美国和日本寻求援助。然而,韩国民众在金融危机中也遭受了严重损失,民心惶惶。政府无力回天,而美国和日本则拒绝提供援助。最终,韩国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帮助。 经过10天的谈判,韩国接受了IMF的全部条件,签署了类似“辛丑条约”的协议。IMF向韩国提供了550亿美元的贷款,并允许外国资本在韩国设立银行,甚至可以收购韩国的任何公司,恶意收购也无法阻止。同时,韩国的贸易政策也完全开放。从此,韩国的经济彻底失去了独立性,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财阀控制了韩国的经济,而华尔街则掌控了这些财阀。韩国的金融和贸易体系,完全融入了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市场。 27年过去了,另一场货币战争在亚洲掀起,这一次的主角变成了中国。我们是否能抵挡住美国的冲击,避免重蹈韩国的覆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