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历来被历史评价为一位非常优秀的皇帝。他和父亲明仁宗一起,在他们的统治下,明朝迎来了一个新的辉煌时期,这段历史被称为“仁宣之治”。然而,虽然明仁宗和明宣宗都曾为国家做出贡献,但他们的在位时间较短,留下的史料并不多,尤其是朱瞻基,他的一生充满了谜团,至今困扰着许多研究者。
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孙,出生在靖难之役爆发前不久。当时,他才几个月大,靖难之役便突然爆发了。尽管朱瞻基没有参与这场战争,但朱棣依然十分宠爱这个孙子,毕竟他并不指望这个刚满月的婴儿能为战争出力。不过,虽然朱瞻基未曾参战,但朱棣决定发动靖难之役,和朱瞻基的出生密切相关,这也构成了朱瞻基一生的第一个谜团。
据《明史》记载,朱棣在朱瞻基出生前做了一个梦。梦中,他见到了自己最害怕的人——父亲朱元璋。虽然朱元璋早已去世,但朱棣依然无法摆脱对父亲的心理阴影,每次提到朱元璋都会心生恐惧,仿佛他随时会现身带走自己。然而,在梦中,朱元璋却面带微笑,手里拿着一件东西准备送给朱棣。尽管朱棣心生恐惧,他仍然跪下接过那件物品,竟然是一副大圭。大圭,原本是大臣们用来行礼的笏板,但它同时也是皇帝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朱元璋将这副大圭交给朱棣,暗示了朱棣未来的帝王之路。临别时,朱元璋还留下了八个字:“传世之孙,永世其昌”。当时朱棣还没有孙子,完全不懂这句话的含义。正当他打算询问父亲时,朱元璋突然消失了,梦境也随之结束。朱棣醒来后发现有人故意将他叫醒。这时,长子朱高炽进来报喜,告诉朱棣:“您的大孙子出生了!”朱棣一愣,突然意识到,这个孙子非同寻常!他甚至急忙赶往儿子家中去见孙子。
当朱棣见到刚出生的朱瞻基时,他感到一阵惊讶,这个孩子的面貌与自己有几分相似,似乎与他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这使得朱棣更加确信,自己的大孙子注定不平凡。随着朱瞻基的出生,朱棣心中的不安愈加加剧。他开始准备战争物资,筹集粮草和兵器,所有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几个月后,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
在历史上,朱棣十分宠爱自己的大孙子,甚至有时候对朱瞻基的关爱超过了对其他儿子的关心。尽管通常长辈和孙辈有亲近之情,但朱棣对朱瞻基的宠爱显得尤为过分,也许这其中有更深的原因。朱瞻基也确实不负众望,从小便接受了极好的教育,并且天资聪慧。由于朱高炽性格温和,偏爱书本,而朱高煦则更像朱棣,个性冲动且富有野心。朱高煦也一度想篡夺皇位,但最终没能得逞,这一切与朱瞻基的聪明和机警密切相关。朱棣在出征时去世,大臣们为了避免局势动荡,决定隐瞒朱棣的死讯,直到朱高炽即位准备就绪,才将消息公开。此时,朱高煦再也无法实施自己的权力野心,明仁宗也因此顺利继位。
然而,朱高炽去世后,朱瞻基继位成为皇帝,朱高煦则因年事已高而感到不甘心,他试图效仿朱棣,发动叛乱以争夺权力。然而,朱瞻基的果断和机智使得这场叛乱并未成功,他顺利打败了朱高煦,稳坐皇位。
在正史中,朱瞻基常被描绘为一位勤政爱民的帝王,但民间的记载却与此大相径庭。根据一些非正式的史料,朱瞻基是一个非常喜爱玩乐的皇帝,尤其喜欢斗鸡、赛马、斗蛐蛐和赛鸽子等娱乐活动。有一则故事特别有趣。据说,朱瞻基听说江南地区的蛐蛐非常厉害,于是命人从南方寻找。某天,一个负责粮食的小官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手里正拿着一只特别精壮的蛐蛐。为了得到这只蛐蛐,这位小官竟然将自己的马交换给小孩。回家后,他的妻子好奇心起,打开了竹笼查看这只蛐蛐,但不慎让它跳进了鸡窝里,结果被家中的公鸡吃掉了。为此,妻子深感愧疚,最终选择上吊自尽。小官回家后悲痛欲绝,最终也选择了自尽。这段故事虽然荒诞,但也反映了朱瞻基对蛐蛐斗乐的热衷。
然而,这些有趣的记载在正史中并未出现,史书里的朱瞻基始终是一个勤勉的皇帝。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民间流传的故事究竟是否真实,还是朱瞻基为了维护自己的皇帝形象,命人修改了历史记载,至今无法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