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2月8日,卢作孚去世,享年58岁。他当时是服用了大量安眠药自杀的。
虽然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包括随身侍者、公司合伙人以及员工,都对他的去世表现得非常冷淡,但当这一消息传到中南海后,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毛主席、周总理和张澜三人都非常重视此事。张澜说:“我与卢先生几十年交情,深知他为人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始终心系国家与人民。”周总理也表示:“卢先生是一位极为难得的人才,实在是太可惜了!”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还称他为“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物”,蒋介石也称他为“兄”。卢作孚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如此多的大人物推崇他?
卢作孚出生于1893年,四川合川县一个贫苦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他从小便勤奋好学,且在语文和数学方面有着出色的天赋,凭借优异的成绩,他早早走出了贫困的山村。
辛亥革命爆发后,卢作孚投身救国事业。起初,他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结识了黄炎培等人,参与了教育改革。他曾担任《川报》社长兼总编辑,后来加入中国少年学会,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成为了一位知名的进步人物。
1921年,卢作孚应川军军阀杨森的邀请,来到泸州担任教育科长,着力推动当地的新教育改革,并广泛宣传新文化。随着四川的军阀混战不断,他意识到教育的作用有限,便在1924年转向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在当时的背景下,实业救国显然比教育救国更为艰难,且这也是一次跨领域的挑战。但卢作孚并不畏惧,于1925年创办了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尽管面临多方势力的打压,且公司多次亏损,但他依然坚持下去,并在1926年成立了民生航运公司,开始涉足航运业。凭借卓越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信誉,民生公司迅速崛起,成功打破了外资轮船公司在川江航运的垄断。
卢作孚成功地团结了民族资本家和爱国民众,狠狠打击了外国轮船公司,自己也成为了当时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民生公司从最初的三艘轮船发展到1935年的44艘,员工人数也增长至2800多人,成为我国最大的民族资本航运企业。
然而,历史书告诉我们,民族资本家的繁荣往往是短暂的,列强很快卷土重来,民族资本逐渐萎缩。到1935年以后,卢作孚的航运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抗战爆发后,卢作孚的航运公司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长江线的船只大多被日军劫掠或炸毁。
在这种困境下,卢作孚做出了一个震撼举动,他将整个航运公司转为国有,全力支援国家抗战,不再考虑盈利与损失。抗战初期,他亲自指挥民生公司,成功运送了4个师、两个旅的川军出川作战。1938年初,面对武汉会战的局势,他带领公司承担了长江上游90%以上的运输任务,保障了大量重要物资和人员的运输。
在日机轰炸的威胁下,卢作孚带领团队进行了40天的紧急运输,最终成功将宜昌的人员和物资安全转移到四川。他的这一壮举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显示了他非凡的胆略和决策能力。
抗战期间,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共运输了150多万人和约100万吨物资,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包括16艘船只的损失和百余名员工的牺牲,但他依然坚定支持抗战,为民族团结与抵抗外来侵略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卢作孚在国民党的逼迫下加入了我党,并成为了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接见。尽管如此,他依然选择继续运营民生公司。
然而,进入1951年后,民生公司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财政问题,急需贷款来维持运营。周总理亲自批复贷款,但由于遭遇三反五反运动,贷款问题被搁置。卢作孚的公司陷入困境,连员工的工资都无法发放,导致了公司内部的不满情绪。一些员工甚至指责他贪污受贿,这对卢作孚产生了极大的打击,最终导致他选择自杀。
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中央并未及时了解情况,直到卢作孚的死讯传出,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震惊。对此,国家表达了深深的惋惜。1980年,四川省委统战部对卢作孚的一生作出了评价,认为他为人民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并表示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