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月10日,蒋介石调集了五个精锐师,向古北口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占领这个重要的战略位置,接着再乘势攻占承德。
到1月13日,国民党的部队已经推进至古北口前哨的王堡子一线,气焰非常嚣张。
面对来犯的敌人,冀东第十四分区第十六团和第五十五团不得不自卫,打响了历史上著名的“古北口保卫战”。
第十六团接到命令,在南台和磨石山一线抵抗敌人。尽管有当地民兵的支援,然而与敌人三个装备精良的师相比,我方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处于绝对劣势。
13日拂晓时,敌人的先头部队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目标锁定磨石山。当时我军驻守在磨石山的只有第十六团的一营和二营,兵力不到800人。
两个营分别占据山头,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他们打得非常英勇顽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凭借如此有限的兵力和落后的武器,我军居然坚守住了磨石山阵地,毫不退缩!但这场恶战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几乎一半的战士壮烈牺牲或因伤无法继续作战。
夜幕降临,敌人终于退了下去。虽然十六团的指战员暂时得到了休息的机会,但经过连番激战,他们早已身心疲惫。再加上缺水少食,寒冷的天气使得战士们个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尤其是守卫磨石山左侧山头的一营,伤亡更为严重,形势愈加困难。营长李壮是个非常有头脑的指挥员,看到不少干部和战士因伤被抬下战场,他心里非常难过,暗下决心要改变战术,打破当前困境。
他判断敌人不会在夜间再发动进攻,便亲自走到各连阵地,指示战士们加固工事后抓紧时间休息,为第二天更加激烈的战斗做准备。
然而,在巡查各连时,李壮发现,尽管战士们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已经极度疲惫,但由于天气寒冷,身上的衣物单薄,战士们根本无法入睡。李壮看到这一情形,心里很不是滋味,眉头紧锁。
他走到一个高高的土坎上俯瞰山下,突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只见山下出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火龙,穿越漆黑的夜色,非常引人注目。
李壮仔细一看,发现这条火龙其实是敌人点燃的无数篝火组成的,显然敌人也受不了严寒,尤其是南方来的敌人,更加无法忍受北方的冷风。
按理说,篝火会暴露敌人的位置,如果我军有大炮,可以集中火力轰击这些篝火,敌人定会遭受重创。敌人如此肆无忌惮地摆出“火龙阵”,显然是在侮辱我军,认为我们没有大炮等远程打击武器,这让李壮心中升起一股怒火。
然而,我军不能模仿敌人生火取暖,因为那样会暴露自己的位置,遭到敌人炮火的打击。那么,面对敌人的挑衅,我军该怎么办呢?
就在此时,战壕中突然传来一名小战士的惊叫声:“老……老鼠!一只老鼠刚才从我头上爬过去了!”
他的叫声打破了寂静,身旁的战士们开始取笑他说:“这么大个人了,还是革命战士,居然怕老鼠,你害不害臊啊?”
小战士尴尬地挠着头说:“我不知道为什么,连鬼子我都不怕,偏偏就怕老鼠……”
大家哄堂大笑。李壮听着这些对话,突然眼前一亮,心中有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既然老鼠让大家无法入睡,我们为何不效仿老鼠,派人去骚扰敌人呢?
于是,他迅速挑选了20名灵活机敏、精力充沛的战士,组建成两个游击小组,给他们下达了任务:悄悄下山,骚扰敌人,不求杀伤多少敌人,但一定让他们彻夜无法安睡,扰乱敌军的阵脚,务必在天亮前返回。
这个危险却有趣的任务令20名战士兴奋不已,他们迅速接到任务并下山。
不久后,山下传来了枪声,敌人纷纷还击,但他们的还击显得毫无章法,乱作一团。几分钟后,另一个方向又爆发了骚乱,敌人顿时陷入了慌乱。
敌人无奈之下只好熄灭篝火,但游击小组的战士们没有停歇,他们充分利用夜间的隐蔽优势,灵活地穿插在敌人阵地周围,骚扰敌人,让敌人疲于应对,彻夜无法安睡。
直到天快亮时,游击小组才回到山上,经过清点,20名战士无一人伤亡,个个活蹦乱跳。李壮迎接他们时,满脸笑容地说:“同志们,你们做得太棒了,为我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正如李壮所说,游击小组虽然人数不多,杀伤敌人也不多,但他们通过一整夜的骚扰,给敌人制造了巨大的困扰。敌人在整整一夜中神经高度紧张,天亮时每个人都满眼血丝,早已无法集中精力作战。
正是由于游击小组的出色表现,敌人疲惫不堪,导致我军在天亮后的交战中迅速打退了敌人,并趁机展开追击,迫使敌人一直退至密云一带,最终成功保卫了古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