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冈村宁次手握105万大军,他听到日本投降后,第一反应是什么?
迪丽瓦拉
2025-10-30 00:32:23
0

这张照片可能会让密集恐惧症患者感到不适,但它却记录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成千上万的中国百姓涌上街头庆祝的场景。与中国人民的欢声笑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冈村宁次在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时,感到难以置信。

庆祝抗战胜利的中国百姓

冈村宁次心怀壮志

早在1944年11月,冈村宁次就已经意识到战争形势对日本极为不利。当时他已经升任为日本中国派遣军的总司令。根据《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第八卷第十四章的记载,冈村宁次手中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日本投降时,其在国内外的军队数量为:冈村宁次在我国关内战场的中国派遣军为1056000人,此外日本海军39729人……”

抗战末期的日本关东军

由于拥有强大的兵力,冈村宁次心中充满了雄心壮志,他积极制定作战计划。在冈村宁次的计划中,他打算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引领大军直插重庆。这样一来,盟军为了尽快取得胜利,将会大规模增兵中国,而日本本土的危机便能得到缓解。同时,冈村宁次还提出了“芷江作战计划”和“老河口攻略计划”。“芷江作战计划”的目标是摧毁中国军队在芷江的空军基地,以消除美军轰炸机对日本造成的威胁;“老河口攻略计划”则旨在攻击老河口的军事机场。

湘西会战期间,日本已经处于劣势

然而,冈村宁次并未预料到,长期的战争让日本国内的民众产生了强烈的反战情绪。与此同时,面对中国军民士气高涨的反抗,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显得疲态尽显,战争进展缓慢且力不从心。由于“芷江作战计划”和“老河口攻略计划”进展迟缓,再加上大本营发来电报要求冈村宁次将军队主力部署到沿海一带,提防美军登陆,冈村宁次只得将主力派遣出去,开始着手制定“玉碎决战计划”。

老河口战役期间

在紧急发送的电报中,冈村宁次保持冷静,他希望通过一场血腥且坚定的决战,向全世界展示日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傲姿态。此时的冈村宁次并未意识到,日本政府虽然口头上坚持“战斗到底”,但实际上已经开始计划投降。更为致命的是,1945年8月,日本遭遇了两颗原子弹的打击。

身在南京的冈村宁次,在制定“玉碎决战计划”的同时,生活却过得异常平静。他每天除了思考军事计划,还会钓鱼、下围棋、看书,享受着为数不多的悠闲时光。

日军参谋站在一起

8月8日,冈村宁次首次得知日本可能要投降的消息。当时,一位参谋通过监听欧洲和重庆等地的无线广播,惊恐地报告说日本即将投降。冈村宁次一开始无法相信,甚至怒斥参谋是在造谣。然而,8月10日,南京和上海的沦陷区内,中国百姓走上街头,脸上洋溢着笑容,显得兴高采烈。这让冈村宁次开始怀疑,难道日本真的要投降了吗?

但当天晚上,来自东京大本营的电报让冈村宁次稍微安心了些。电报中提到的“重新开始全面作战”似乎表明日本还没有投降。然而,冈村宁次心中仍旧充满了疑虑,对中国民众的庆祝感到不解,心中不断摇摆在“日本会投降”和“决战到底”之间。

冈村宁次旧照

直到8月12日,冈村宁次收到了“陆机密电61号”的电报,这份电报彻底打破了冈村宁次的最后一丝幻想。电报中明确指出,按照波茨坦公告,日本准备在不改变天皇统治大权的前提下接受投降。若未能达成该条件,日本将坚决继续作战。此时,冈村宁次终于意识到,日本已在考虑投降。

自此以后,冈村宁次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日本投降的消息如晴天霹雳,深深打击了我,我开始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的未来。”不过,尽管如此,他依然收到了数封来自大本营的电报,继续要求他坚持战斗。例如,12日晚,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发来的电报中命令冈村宁次“宁可玉碎,决不收兵”;而13日和14日的电报也都强调要冈村宁次“打持久战”。

冈村宁次曾接受过审批

然而,在14日回复“坚决战斗下去”后,冈村宁次却很快收到东京急电:“最坏事态,已成定局。”这份电报让冈村宁次彻底冷静下来,明白日本投降已成定局。

14日夜,冈村宁次再收到一份电报,要求他在次日中午“拜闻”天皇的玉音。随着白昼的降临,冈村宁次收到“陆第68号”密电,明确指示他“全军服从天皇圣断”。几个小时后,又一份电报送达,要求冈村宁次在8月16日19时7分停止战斗。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此时,冈村宁次手下的日军官兵们有的松了一口气,有的愤愤不平,但无论如何,日本投降的事实已经不可逆转。

这之后,冈村宁次开始处理日本投降的具体事宜。许多人并不知道,日本宣布投降后,蒋介石实际上向冈村宁次发去了投降电报。这份电报通过周作民家中的地下电台送出,措辞相当客气,蒋介石对冈村宁次依然保持着尊重。周作民在日记中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他写道:“这是历史性的事件,两封电报都在我家收发,幸甚。”

周作民先生家曾有一个地下电台

周作民的地下电台发挥了重要作用,蒋介石也非常重视这一点。1946年1月,蒋介石特地接见了周作民,并暗示他一定要保护好这个地下电台。为了保全自己,周作民在后来前往香港。1950年秋,他返回中国,并作为“首个回国的上海老一辈金融界头面人物”受到中央的重视。在大陆生活了5年后,周作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丞... 在谈到汉室的兴衰时,汉高祖刘邦是一位明智的皇帝,他开创了盛世大汉。而在刘邦的治国过程中,有两位重要人...
原创 回...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提到李世民,大家都会想到“贞观之治”这个辉煌的历史时期。 在李世民的统...
原创 关... 公元219年,刘备稳坐西川,晋升为汉中王。同年,关羽发动北伐,斩杀庞德,俘获于禁,成功水淹曹军七个营...
原创 上... 唐亮,1910年出生于湖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6岁时,他便加入了革命队伍,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辛的革命...
原创 同...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曾经出现过许多令人混淆的历史人物。例如李广与李广利、张宗昌与张昌宗、李自成与李秀...
原创 常... 1391年,广西龙州发生的动乱让朱元璋深感懊恼。他最信任的战将常遇春的儿子常茂,在接到消息后不久突然...
原创 为... 三国时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描写,让很多将领的英勇事迹更加广为人知。比如赵云...
原创 杨... 在中国历史中,有许多英勇的英雄和聪明的智者,曹操和杨修之间的故事便是一个充满悲剧与智慧碰撞的典型。曹...
原创 李... 在许多史书中,李世民被描绘得异常出色,几乎把李渊的存在感掩盖了,给人一种大唐的江山仿佛是李世民一手打...
三晋古树名木丨新绛县:古树千载... 山西科技报原标题:古树千载知兴衰 在历史的漫长进程中,新绛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隐匿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古...
原创 长... 长安的名字非常优美,为什么后来会改成西安呢?这个名字又是由谁来改的呢? 从古代到现代,每一个朝代都...
原创 秦... 前言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南园十三首(其五)》中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
原创 长... 姜维向马遵提出了一个计策:“这个地方后面肯定埋伏了敌军,我愿意带五千人埋伏在要道上。太守先派人回报敌...
原创 皇... 古时候,皇位一般都是世袭的,皇帝会从自己的子嗣中挑选一个他认为最优秀的人来继承皇位。然而,也有一些皇...
原创 清... 最近,《人民的名义》这部关于反贪腐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反腐败的问题上。今天,我们就...
原创 中... 中国历史悠久,男人和女人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常常说“女人半边天”,但在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观念...
原创 成... 现在的军队几乎不再使用骑兵了,但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战斗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可以说,谁拥有骑兵,谁...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关羽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他代表着忠诚、勇敢和义气。他始终心系汉朝,即使身...
原创 从... 真实情况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基本延续了元朝的行省体制,设立了13个省。为了便于...
原创 历... 灾难就像一把刀,如果我们握住刀柄,它可以为我们服务,但如果拿住刀刃,它就会割伤我们——这句话出自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