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国至今都想不明白,为何不到八年时间,世界格局就变天了
迪丽瓦拉
2025-10-30 14:31:18
0

2016年美国悄悄撤军的行动,象征着其在南海展示军力的战略已经彻底结束。到了2025年,美国副总统万斯直接承认:“美国已不再是世界霸主。”

这句话并非随便说出的,而是对深刻地缘政治变化的感叹。过去几十年,美国依靠军力、美元以及舆论上的优势稳居“世界警察”的位置,但今天,局势正在发生变化,世界的走向早已不再遵循美国设定的剧本。

中国、印度、沙特、巴西等新兴大国纷纷走到舞台的中央,世界不再围绕华盛顿转动。美国还未意识到的变化,世界早已看得清楚。

如果要总结美国近年来走向衰退的原因,关键词就是“自毁长城”。

从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遭袭那一刻开始,美国所谓的“民主灯塔”已经开始暗淡。那次骚乱不仅成为全球媒体的头条,还让许多国家重新审视所谓的“美式民主”的可信度。事件导致5人死亡,超过百名警察受伤,这不仅仅是一次抗议,而是制度信仰的崩溃。更可怕的是,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长期政治极化的爆发。

美国的左右对立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戴口罩、打疫苗、支持哪个球队、喝什么品牌的咖啡,甚至这些都成了政治立场的标签。

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分歧不再是简单的“政策争论”,而是生死攸关的意识形态对决。结果是,不管总统是谁,国家治理基本陷入停顿,行政效率低得像是瘫痪的公司。

在外交和安全领域,美国的战略错误更是不断上演。从2001年出兵阿富汗,到伊拉克战争,美国花费了超过4万亿美元,却换来数十万人死亡、一个个失败的政权塑造尝试,以及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的反美情绪。

讽刺的是,虽然这些混乱是美国自己制造的,但美国却喜欢把责任归咎于“外部敌人”,如中国、俄罗斯、伊朗等。但问题是,这场炮火并非他人点燃,而是美国自己手持火柴,硬往油桶上靠。

在软实力方面,美国也没有取得多大进展。曾几何时,“美剧、可口可乐和自由市场”代表着美国文化的三大法宝,但如今,许多国家的年轻人对美国的价值观开始产生怀疑。

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德国、法国、日本等传统盟国中,持负面看法的美国人比例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半数。

美国政治学者福山曾经说过:“美国的失败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自己的制度信仰。”今天听来,这句话显得格外讽刺。

与美国的内耗不同,中国的崛起稳步前行,没有战争、没有干涉、没有制裁,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和用行动讲道理。

几十年来,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方案提供者”。中国并没有输出制度,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向中国靠拢。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展现了另一种可能性:无需依赖殖民、掠夺或者意识形态包装,依然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一带一路”倡议便是一个典型例子。从2013年提出至今,已联通150多个国家,涵盖亚洲、非洲、欧洲等多个经济走廊。

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全面实施“一带一路”将促进全球贸易增长超过6%,帮助三千多万人摆脱中度贫困。这些都不是空口承诺,而是实打实的建设:修路、架桥、通电、带货。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做法与美国截然不同,不强迫任何国家站队。无论是非洲的赞比亚,还是拉美的巴西,中国都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干涉内政。这种做法被许多国家视为不仅“靠谱”,而且“可持续”。

中国的全球治理参与也越来越深。无论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还是全球文明倡议,中国的理念是:“这个世界需要大家一起共存”。中国强调通过协商与合作,而不是靠单方面主导来实现共赢。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也就是说,全球每增长10块钱,中国就贡献3块。这种实际成果,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无法替代。

如果要说中美之间的差距,最本质的不是军力,也不是GDP,而是看问题的眼光。

美国的政策总是被四年一任的选举周期束缚。新总统上任后,总是首先考虑如何连任;为了连任,又不得不讨好选民;而讨好选民就意味着做一些短期内能看到效果的事情,比如发钱、减税、打贸易战。

但问题在于,国际秩序的演变并非一任总统能够左右。结果是,美国的外交战略就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是“全球主义”,一会儿又变成了“美国优先”。

特朗普上台后挥舞“关税大棒”,把全球贸易体系搞得一团糟。他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撕毁了伊核协议,对中国加征关税,推行“脱钩断链”政策。英国《经济学人》批评称这是“现代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外交周期之一”。即便是换了人,战略也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底色依然是防中国、不愿放权、害怕多极化。

而中国的战略思维则是“百年打算”。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每五年制定一次国家发展规划,中国不急功近利,也不过度冒进。这种制度优势确保了政策的连续性,使得国家发展不会因政党更替而发生偏离。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秉持的是“共建共享”的逻辑。不是谁说了算,也不是谁出钱最多,而是哪个国家能够干事、做成事。

中国在非洲修建铁路,在拉美开展农业合作,在中东推动伊朗与沙特的复交,这些实绩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你并不需要依赖美国,照样能够发展。

美国前国防部长马蒂斯曾说过:“如果你不投资软实力,就得花更多的钱去买子弹。”这句话本是提醒美国别只依赖武力,但如今看来,它反而成了美国战略的真实写照。

不到八年时间,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并非被其他国家“抢了风头”,而是自己在舞台上迷失了方向。从内部的撕裂,到战略的迷失;从软实力的衰退,到盟友关系的松动,美国的霸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瓦解。

而中国的崛起,并非依赖“运气”,而是依靠战略定力和务实主义一步步走向成功。这个世界早已不再是一个国家主宰的时代,而是需要更多的声音、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平衡。

当美国还在纠结“谁是敌人”的时候,世界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一起走下去”。未来属于合作,而非对抗;属于多极,而非单极。美国如果真想在这个变动的世界中找到新的角色,恐怕首先得学会一件事:倾听,而不是指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四大发明 艾约瑟,来华传教士及汉学家,最先在中国的三大发明中加入了造纸术,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
原创 朱... 在元朝末期,江南的三大反元义军力量分别是陈友谅、朱元璋和张士诚。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亲自率领二十万...
原创 清...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历史中不同寻常的一面。 众所周知,自满清入关中原之后,为了同化各地汉人,他...
原创 诸...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彼此之间互相制衡。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三国之间短时间内...
原创 苏... 1922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宣告成立。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
原创 唐... 在古代历史上,皇子继位为君主后,通常会将未曾担任过帝王的父亲或祖父等先辈追认为帝王,这是比较习惯的做...
原创 1... 一件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一座古迹映射着过去的辉煌,哪怕是一砖一瓦,也都蕴含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
原创 这...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不少帝王喜欢斗熊猎虎,例如康熙曾猎杀过熊,孙权也曾亲手杀过老虎。但没有哪位帝王像他...
原创 诸... 前言: 历史中的人物常常比我们所见到的要复杂得多,他们的内心世界常常是外人无法轻易触及的。对于历史人...
原创 中...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也经历了无数战争,许多王朝随之更替。在历史学家的统计中,从夏朝开始,中国一...
敲锣打鼓!芝英昨天热闹非凡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永康人) 10月29日,应氏南宗始祖应詹芝英建郡1700周年庆典在永康市芝英...
【统一战线•时光剪影】10月3... 1944年10月30日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讲话,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中的统一战线方针。 ...
原创 康... 前言 索额图出生在清朝初期,那时正是满洲铁骑横扫天下、建立大清帝国的辉煌时刻。作为满洲贵族的后代,索...
原创 古... 古代的“匈奴”,是现在的什么民族?你可能不敢相信答案! 在古代,信息传递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因此很...
原创 细... 刘备在三国时期举起了“兴复汉室”的旗帜,这让他获得了越来越多支持者的拥护。刘备手下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大...
原创 历... 说起中国古代的那些大工程,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长城吧,那玩意儿太出名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旅游热点,象...
原创 1... 1986年,甘肃省一位普通的老汉在巡山时,偶然发现了一片珍贵的古代纸张,这一发现竟为中国带来了两项世...
原创 美... 今天我们来聊聊美国的“募兵制”。你知道吗?在美国,当兵不是被“抓”去的,而是很多人自愿选择的职业道路...
原创 百... 百年前有三个与中华血脉相连的地区,曾同属一个版图,共享农耕与游牧交织的文明。从草原商道的驼铃到红河畔...
原创 康... 提到康熙朝的名臣,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鳌拜、索额图和纳兰明珠等人。这些人不仅为清朝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