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悄悄撤军的行动,象征着其在南海展示军力的战略已经彻底结束。到了2025年,美国副总统万斯直接承认:“美国已不再是世界霸主。”
这句话并非随便说出的,而是对深刻地缘政治变化的感叹。过去几十年,美国依靠军力、美元以及舆论上的优势稳居“世界警察”的位置,但今天,局势正在发生变化,世界的走向早已不再遵循美国设定的剧本。
中国、印度、沙特、巴西等新兴大国纷纷走到舞台的中央,世界不再围绕华盛顿转动。美国还未意识到的变化,世界早已看得清楚。
如果要总结美国近年来走向衰退的原因,关键词就是“自毁长城”。
从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遭袭那一刻开始,美国所谓的“民主灯塔”已经开始暗淡。那次骚乱不仅成为全球媒体的头条,还让许多国家重新审视所谓的“美式民主”的可信度。事件导致5人死亡,超过百名警察受伤,这不仅仅是一次抗议,而是制度信仰的崩溃。更可怕的是,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长期政治极化的爆发。
美国的左右对立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戴口罩、打疫苗、支持哪个球队、喝什么品牌的咖啡,甚至这些都成了政治立场的标签。
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分歧不再是简单的“政策争论”,而是生死攸关的意识形态对决。结果是,不管总统是谁,国家治理基本陷入停顿,行政效率低得像是瘫痪的公司。
在外交和安全领域,美国的战略错误更是不断上演。从2001年出兵阿富汗,到伊拉克战争,美国花费了超过4万亿美元,却换来数十万人死亡、一个个失败的政权塑造尝试,以及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的反美情绪。
讽刺的是,虽然这些混乱是美国自己制造的,但美国却喜欢把责任归咎于“外部敌人”,如中国、俄罗斯、伊朗等。但问题是,这场炮火并非他人点燃,而是美国自己手持火柴,硬往油桶上靠。
在软实力方面,美国也没有取得多大进展。曾几何时,“美剧、可口可乐和自由市场”代表着美国文化的三大法宝,但如今,许多国家的年轻人对美国的价值观开始产生怀疑。
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德国、法国、日本等传统盟国中,持负面看法的美国人比例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半数。
美国政治学者福山曾经说过:“美国的失败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自己的制度信仰。”今天听来,这句话显得格外讽刺。
与美国的内耗不同,中国的崛起稳步前行,没有战争、没有干涉、没有制裁,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和用行动讲道理。
几十年来,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方案提供者”。中国并没有输出制度,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向中国靠拢。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展现了另一种可能性:无需依赖殖民、掠夺或者意识形态包装,依然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一带一路”倡议便是一个典型例子。从2013年提出至今,已联通150多个国家,涵盖亚洲、非洲、欧洲等多个经济走廊。
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全面实施“一带一路”将促进全球贸易增长超过6%,帮助三千多万人摆脱中度贫困。这些都不是空口承诺,而是实打实的建设:修路、架桥、通电、带货。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做法与美国截然不同,不强迫任何国家站队。无论是非洲的赞比亚,还是拉美的巴西,中国都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干涉内政。这种做法被许多国家视为不仅“靠谱”,而且“可持续”。
中国的全球治理参与也越来越深。无论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还是全球文明倡议,中国的理念是:“这个世界需要大家一起共存”。中国强调通过协商与合作,而不是靠单方面主导来实现共赢。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也就是说,全球每增长10块钱,中国就贡献3块。这种实际成果,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无法替代。
如果要说中美之间的差距,最本质的不是军力,也不是GDP,而是看问题的眼光。
美国的政策总是被四年一任的选举周期束缚。新总统上任后,总是首先考虑如何连任;为了连任,又不得不讨好选民;而讨好选民就意味着做一些短期内能看到效果的事情,比如发钱、减税、打贸易战。
但问题在于,国际秩序的演变并非一任总统能够左右。结果是,美国的外交战略就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是“全球主义”,一会儿又变成了“美国优先”。
特朗普上台后挥舞“关税大棒”,把全球贸易体系搞得一团糟。他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撕毁了伊核协议,对中国加征关税,推行“脱钩断链”政策。英国《经济学人》批评称这是“现代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外交周期之一”。即便是换了人,战略也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底色依然是防中国、不愿放权、害怕多极化。
而中国的战略思维则是“百年打算”。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每五年制定一次国家发展规划,中国不急功近利,也不过度冒进。这种制度优势确保了政策的连续性,使得国家发展不会因政党更替而发生偏离。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秉持的是“共建共享”的逻辑。不是谁说了算,也不是谁出钱最多,而是哪个国家能够干事、做成事。
中国在非洲修建铁路,在拉美开展农业合作,在中东推动伊朗与沙特的复交,这些实绩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你并不需要依赖美国,照样能够发展。
美国前国防部长马蒂斯曾说过:“如果你不投资软实力,就得花更多的钱去买子弹。”这句话本是提醒美国别只依赖武力,但如今看来,它反而成了美国战略的真实写照。
不到八年时间,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并非被其他国家“抢了风头”,而是自己在舞台上迷失了方向。从内部的撕裂,到战略的迷失;从软实力的衰退,到盟友关系的松动,美国的霸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瓦解。
而中国的崛起,并非依赖“运气”,而是依靠战略定力和务实主义一步步走向成功。这个世界早已不再是一个国家主宰的时代,而是需要更多的声音、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平衡。
当美国还在纠结“谁是敌人”的时候,世界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一起走下去”。未来属于合作,而非对抗;属于多极,而非单极。美国如果真想在这个变动的世界中找到新的角色,恐怕首先得学会一件事:倾听,而不是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