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临死前,刘禅派人来问了2个问题,这时他才知道刘禅不傻
迪丽瓦拉
2025-10-30 20:03:09
0

前言: 历史中的人物常常比我们所见到的要复杂得多,他们的内心世界常常是外人无法轻易触及的。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往往是片面的和不完全的。我们需要用宽容又批判的眼光,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一个时代的人物与事件。诸葛亮和刘禅的故事,便是这样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例子。 一、刘禅与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诸葛亮,字孔明,生活在汉末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决策者和执行者。他才智出众,被后人尊奉为“卧龙”和“武圣”。他一生忠诚于刘备,竭尽全力为蜀汉的建立和壮大奉献了所有的智慧和心血。 刘禅是刘备的儿子,后来成为蜀汉的后主。刘备在世时,早早就确定了刘禅作为继承人。但刘备深知儿子的资质平平,难以独立承担大国的重任,于是在临终时托付给了诸葛亮,要求他辅佐刘禅治理国家。刘备对诸葛亮的深厚信任,足见一斑。 对于诸葛亮来说,刘备是一位知遇之恩的大恩人。回想当年,诸葛亮还只是隐居在简陋的茅屋中,而刘备为了能请到他出山,不惜三次亲自拜访。若没有刘备的悉心邀请,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智非凡的人物,可能也无法施展出自己的抱负。因此,诸葛亮心中对刘备及其儿子刘禅充满了感恩和忠诚,将他们视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知己,立志报答他们的知遇之恩。

二、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尽心辅佐 公元223年,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去世。根据刘备的遗愿,刘禅继位,时年仅16岁。年少的刘禅一夜之间承担了巨大的责任,他感到非常迷茫和焦虑。毕竟,他知道自己还年轻,经验不足,难以应对朝堂上那些深思熟虑的权臣和诸侯。 为了稳住局面,稳定蜀汉的政权,诸葛亮迅速辞去了自己的职务,以“受命于先帝”的名义表示愿意辅佐刘禅。他决心尽全力支持这个年幼的帝王,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利益。随后,他依据刘备的遗命,稳住了朝廷的局势,使各方势力无法挑起动乱,帮助刘禅顺利继位。 接下来的几年里,刘禅几乎将所有政务都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日夜为国家操劳,白天在朝堂上辅佐政事,晚上则捉灯夜读,精心筹划未来的政策和行动。为了给年轻的君主更多的成长空间,诸葛亮还多次亲自北伐,巩固了刘禅的统治地位,也有效地缓解了朝中重臣的压力。诸葛亮对刘禅如同对待亲生子女一样,用尽全力辅佐他,确保蜀汉政权能够平稳运行。 三、病重时,刘禅提出的两个关键问题 公元234年,61岁的诸葛亮正在五丈原指挥北伐,却因长时间的劳累和过度操劳,突然生病。高烧不断,身体虚弱,军中的医官都表示他已经病入膏肓,恐怕时日无多。

此时的刘禅,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稚嫩的少年,而是有些稳重的帝王。经历了多年的朝政磨砺,他学会了如何保持冷静,如何处理复杂的政务。当他得知诸葛亮病危的消息后,心中十分焦急,立刻派遣心腹李福去探视,并要求了解诸葛亮的病情,因为他知道,一旦失去了诸葛亮的支持,自己的帝位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李福到达诸葛亮病床前时,看到他已是奄奄一息,表面关切地问候,实则暗中观察,并从袖中拿出刘禅亲自写的信件,递给了诸葛亮。信中,刘禅提出了两个问题:“主上想知道,您打算如何安排家里的事?”“如果您去世,谁将继续负责北伐中原的事业?” 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诸葛亮瞬间明白了刘禅的用意。刘禅实际上是在考量自己去世后,家族的权力能否得到保障,以及谁能够继承北伐的事业,防止诸葛亮的家人或势力扩展过大。诸葛亮细心敏锐,立刻意识到刘禅已不再是那个单纯依赖自己的年轻皇帝,而是一个深思熟虑、城府极深的帝王。 四、诸葛亮的巧妙回答与自我保全 面对刘禅的提问,诸葛亮并没有愤怒或不满,而是感到一丝欣慰,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多年来的辅佐工作已经取得了成效,刘禅的政治手腕逐渐成熟,已能独立处理政务。他深知自己已经尽力,也明白要为自己和家人做好安排,以免未来的局势不利于自己。

他沉思片刻后,在信的背面写下了自己的回答。对于第一个问题,诸葛亮回答说:“家中有桑树八百多棵,需要我的儿子看管。”这实际上是暗示刘禅,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年纪尚小,不会参与政务,不会威胁到刘禅的统治。这样,他巧妙地把自己的家族与政权分开,避免了任何可能的权力冲突。 对于第二个问题,诸葛亮推荐了蒋琬,认为他有才能且足以接替北伐的事业。蒋琬性格谨慎,深得刘禅的信任,不会威胁到刘禅的统治。刘禅得知此答案后,心中大为欣慰,毕竟这正是他希望听到的回应。 通过这番巧妙的回答,诸葛亮不仅化解了刘禅的疑虑,也为自己的家人和北伐事业做出了妥善的安排。临终时,他心中感慨万千,既为自己尽力而为的成就感到欣慰,也为刘禅的成熟和深思熟虑感到钦佩。 五、刘禅的深谋远虑令诸葛亮刮目相看 刘禅能够稳坐蜀汉帝位二十四年,并在其中取得一定的政治成就,正是因为他内心的成熟与深思熟虑。年轻时,他表面上对诸葛亮顺从,几乎完全依赖其安排和辅佐。然而,实际上,他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成长,了解了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自己的位置。 刘禅深知自己并非一位天生的政治天才,所以他始终未曾急于争权,而是任由诸葛亮指挥北伐,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他也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诸葛亮的势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的未来。刘禅早早地为自己的未来布下了隐秘的网络,等待时机,悄悄地将自己的权力逐步牢牢掌握。 他的深思熟虑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使得诸葛亮在临终时对他刮目相看。刘禅的这番布局,展示了他作为帝王的远见与雄才,让诸葛亮都不得不感叹他的智慧。 六、结语 人心复杂,难以捉摸。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地辅佐刘禅,但最终却被刘禅巧妙的谋划所触动。这也反映出君臣关系的复杂性。同时,刘禅并不像外界所传的那样愚钝,相反,他内心深藏智慧,沉稳冷静,这正是他能够稳固政权,延续蜀汉国运的原因。 历史,正是由这些表面简单、实则复杂的事件和人物组成的。我们如果想要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就应抛开偏见,用更加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才能从中收获更多的深刻认识。历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时间和视角的不断变迁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在欧洲人眼里,俄罗斯从来不是一个普通邻居。每当俄军有风吹草动,欧洲国家就像被惊动的鸟群,集体神经紧绷...
原创 日... 在日本的历史上,战争和侵略带给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留下了许多痛苦的回忆。然而,在这段历史中,有一群...
原创 除... 台湾回归的信号近在咫尺,蒙古回归什么时候才能提上日程? 其实,光复外蒙对于中国来说,甚至比光复台湾还...
原创 朱... 朱元璋身边满朝功臣,死的死,砍的砍,没人敢自诩聪明。 真能看穿刀锋背后的风向,郭英活到最后,一身战功...
原创 解... 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抵抗几乎已经无力回天,蒋介石虽然宣布下野,但依然在背后指使,任命李...
原创 如... 刘备一直以仁德著称,即使在曹操的追杀下,他也不曾抛弃与他一同追随的百姓,这样的事迹使得他深受人们赞扬...
原创 如... 1687年,清朝大臣戴梓制造出了一种威力惊人的冲天炮。这种大炮威力巨大,一炮就能将小山包夷为平地。当...
原创 志... 1953年7月27日早上,板门店的水泥地面还沾着昨晚未干的露水。参加签字仪式的中朝代表们,心情却沉重...
原创 晋... 西晋都督诸州军事制度是西晋朝实施的一项关键举措,对中央政府控制地方以及地方军事力量的管理起到了至关重...
原创 1... 10月,上美三国大精第九批虽迟但到,然而还是缺了一本《火烧连营》,上美声称纸张供应不足,暂时放了刘备...
原创 韩...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国家。从很久以前开始,中国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和文明。在强大的中...
原创 斯... 在1940年代的苏联,历史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时代。随着约瑟夫·斯大林的去世,苏联迎来了一场引发全国震动...
原创 历...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百零六):安得猛将兮守四方。 在北洋政府十六年的夏天,曾经一度威风凛凛的“...
原创 纪... 前言 近期,非洲多个国家发生政变,令世界再次关注到非洲的混乱局面。提到非洲,许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贫...
原创 此... 提到“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大家最熟悉的画面往往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或者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但实际上,这两...
原创 定... 定军山之战发生在公元219年正月,刘备从阳平渡过沔水,驻扎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展开激烈对抗。刘备带领着...
原创 当... 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雄心勃勃的开国君主,他们所册封的第一任太子,往往无法顺利继位。失宠...
原创 昌... 昌平君是楚国的王子,曾被秦王政任命为丞相,后来被调到郢城。在项燕成为荆王后,昌平君被立为楚王,但历史...
原创 项... 至今,关于项羽是否能过江东重整旗鼓,重新打败刘邦的讨论仍在继续。如果项羽真的渡过乌江,能否卷土重来?...
原创 道... 19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列强的威胁,其中英国是最具代表性的侵略者。在这个危机时刻,清朝的道光帝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