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军山之战发生在公元219年正月,刘备从阳平渡过沔水,驻扎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展开激烈对抗。刘备带领着精锐部队,约一万多人,将军队分为十支,夜间悄然袭击张郃。张郃则带领亲卫奋力反击。夏侯渊则部署兵力,让张郃守备鹿角东部,而他自己则带领精锐部队防守鹿角南部。刘备全力攻击张郃,张郃抵挡不住,夏侯渊于是决定分兵一半前去救援张郃。刘备见状,在走马谷采取了“烧围角”之计。当夏侯渊前去扑灭火灾时,刘备派讨虏将军黄忠趁机居高临下突袭夏侯渊的军队,结果夏侯渊在战斗中不幸战死。
如果夏侯渊当时没有分兵去救张郃,而是集中兵力攻击刘备,是否还会战死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理解,刘备的胜利是在夏侯渊去救火的瞬间才得以实现的。如果双方进行正面交战,刘备是否能够获胜依然存在疑问。关键在于夏侯渊将军队分成了两路,一路去救援张郃,导致他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遭到黄忠的偷袭,这个结果显然让夏侯渊倍感冤屈。如果是面对面战斗,夏侯渊不太可能失败,更不可能丧命。 夏侯渊将兵力分为两路,本身就是一个战略上的失误。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他仅有两只手,却分兵两路,这样的决定无疑是让自己陷入了困境,甚至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敌人站在高处,自己又没有防备措施,根本无法反击。这种分兵的做法使得夏侯渊暴露在刘备的攻击之下,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如果夏侯渊能够将两股力量集中在一起,全力进攻刘备,而不是分兵去救火,刘备即便取得了胜利,也可能是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而如今,刘备虽然胜利了,但胜之不武,因为他是通过偷袭才得以取胜。虽然兵法中讲究兵不厌诈,但夏侯渊的分兵行动无疑为刘备提供了可乘之机。实际上,夏侯渊的武力和指挥才能并不差,他敢单挑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马超,这足以证明他的战斗力和指挥能力。 夏侯渊是曹操家族的成员,曹操的亲戚。在曹操的部队中,他主要负责运送粮草,而且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因此曹操对他非常信任,并大加赞赏。在定军山之战之前,刘备屡次进攻未果,情况非常紧迫。就在此时,刘备的谋士法正提出了一个计策,利用鹿角的失误,迫使夏侯渊出城迎战。而蜀汉的大将黄忠则凭借地理优势,成功斩杀了夏侯渊。不得不说,夏侯渊的死有些冤枉,他的死不仅是军事失误的结果,也是敌方巧妙计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