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许多杰出人物,其中诸葛亮和司马懿无疑是最为著名的两位。这两人都以智慧和才谋著称,甚至曾共同上演了空城计的经典一幕。然而,尽管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首先,从个人的结局来看,诸葛亮虽然在智谋上略胜一筹,但他过于事必躬亲,最终因为过度操劳导致早逝。而且,诸葛亮的事必躬亲让手下的将士和谋士没有足够的机会得到锻炼,造成了蜀汉后继乏人的局面。当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的局势迅速恶化,人才枯竭,最终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境地。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懿的后代则发展得远比诸葛亮的后代要成功。司马懿有九个儿子,其中两位嫡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十分出色,他们继承了父亲的才智和权谋,为西晋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当时的英雄人物。反观诸葛亮,他只有一位亲生儿子——诸葛瞻和一位养子——诸葛乔。诸葛乔虽然有一定才华,但不幸英年早逝,未能为历史留下太多的成就。而诸葛瞻则显得相对无力,既无法制衡权臣黄皓,又不能压制姜维,最后即便在兵力和地理条件上占优,仍然在绵竹战役中丧命,显得才华平平。
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之一,便是两大家族的家风和背景不同。在东汉时期,中国的士族阶层逐渐崛起,而到了三国魏晋时期,士族门阀的力量达到了顶峰。虽然门阀制度经常受到后人批评,但士族的确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例如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就出自东晋时期的士族。司马家族在司马懿这一代,便有着“司马八达”的美誉,英才辈出,家族势力几乎无人能敌。而诸葛家虽有诸葛瑾在东吴、诸葛亮在蜀汉、诸葛诞在曹魏,但这三位虽为当时的名将,也只能依附于他国,担任“打工”角色。可以类比为今天的企业高管,虽然地位显赫,但随时可能因为老板的不满而被扫地出门。因此,诸葛家在当时并没有足够的势力支撑,缺乏自己的独立班底,三兄弟只能凭借个人能力创立事业。 与此相比,司马家族则拥有强大的家族背景和雄厚的政治力量。司马家不仅是世家大族,还拥有能够影响国家政局的巨大势力,几乎可以决定国家的走向。单从家族的力量来看,司马家显然比诸葛家强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