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开讲 要学会“与历史对话,与古人握手”
贾诩,凉州武威人,三国时期几乎每一件大事都与他有关。他几次易主,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擅长保身之术,总能在政治漩涡中审时度势,看云卷云舒,独善其身。从乱世中崛起,最终善终,堪称乱世智者的典范。 早年,他在董卓女婿牛辅军中谋事。当时董卓乱政,各路诸侯组成关东联军以清君侧。面对十八路联军的猛烈攻势,贾诩分析形势,认为应先打其一小股,其余乌合之众必然崩溃。他建议遣李傕、郭汜出兵,果然首战挫败孙坚军队,其余联军溃散。董卓被杀后,牛辅也死去,军中余部无主,人心惶惶,纷纷打算逃亡。贾诩及时劝说:“诸位若各自逃亡,一个亭长就可将你们抓住,不如先攻占长安,为董公报仇,若不成再逃也不迟。”众人信服,采纳了他的计策。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李傕、郭汜、樊稠内乱三分长安,皇帝与大臣被强盗瓜分。贾诩在其中担任和事佬,平衡三方势力,各守其界,乱世局势由此起始。 后来,贾诩投奔张绣,参与与刘表联军夹击曹操的作战。兵败北撤时,张绣欲追击,贾诩劝阻:“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果然被曹操断后打败。此时贾诩再劝:“若再追,可获胜。”张绣采纳,果然取得胜利。官渡大战期间,曹、袁双方都想争取张绣归附,贾诩分析形势,说袁绍虽强但内部不和,难以容人,而降曹有三大优势:一是曹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二是曹兵虽少但愿纳盟友;三是曹志向远大,不计前嫌。张绣随即降曹,正如贾诩所料。曹操大喜,执贾诩之手说:“使我的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自此,贾诩忠心事主,如鱼得水,仕途顺利。赤壁之战前,贾诩主张先安楚地,再图江东,但曹操未采纳。曹挥军东征,被孙刘联军击败,败走华荣道。后来,贾诩出计离间瓦解马超、韩遂,一举平定关中。曹操在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决,曾询问贾诩立嗣意见,贾诩答道:“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心领神会,暗示应立长子曹丕为世子。曹丕称帝后,贾诩官拜太尉。黄初四年(223年)去世,享年77岁,配享魏文帝庙庭。 陈寿评价:荀攸、贾诩,庶平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也。 朱敬则评:神人无功,达人无迹。 易中天称:乱世中能审时度势,保全自身和家人,这才是真智慧。 纵观贾诩一生,他游走于各诸侯之间,永远作为幕僚在侧,不为谁的江山,只为保全自己。他把四海当作舞台,展示“智胜天下、谋乱乾坤”的才华。笑傲江湖,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