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很多忠实的刘备支持者会幻想,如果当时曹操进驻襄阳后稍微迟缓反应,没有立即派出虎豹骑进行昼夜追击,而是让刘备顺利通过长坂坡进入江陵,那么在后来的孙刘联盟中,刘备会不会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能否在三国的格局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经历了七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平定了河北。此时他终于有了空闲,亲率大军南下征讨荆州的刘表和刘备。曹操的出兵是偷偷进行的,直到从宛城出发后才正式展开大规模行动。风烛残年的刘表突然得知曹操的大军已逼近,当场被吓得病倒身亡。刘表死后,荆州的权力过渡到其幼子刘琮手中。刘琮年幼,无法掌控局面,很快便被部下迫使投降了曹操。 此时,驻守新野的刘备并不知情,依然专注于备战。直到他从襄阳的线人那里得知曹军已经迫近,刘备意识到情况紧急,毫不犹豫地决定撤退,率领军队南下。新野的百姓也纷纷跟随。刘备赶到襄阳时,刘琮因畏惧不敢见刘备,只得将城门紧闭。刘备无奈,只能决定继续南下,前往江陵。
江陵是荆州的原治所,虽然刘表将州治迁至襄阳,但仍将江陵作为战略后方,储备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刘备显然计划利用这里的资源与曹操进行长期对峙。令刘备意外的是,由于曹操屠城的恶名和刘备仁义的声誉,襄阳的百姓竟然纷纷越城而出,跟随刘备南下。 刘备似乎在被名声所累,或许也真心怜悯百姓,决定带领十几万百姓一同撤退。这导致行军速度缓慢,每天只能行进十几里。为了加快进程,刘备决定派关羽率水军先行通过水路前往江陵,无意中为刘备保存了最后一部分军力。 十几天后,曹操率军抵达襄阳,得知刘备的动向后,立即派出最精锐的5000虎豹骑,昼夜追赶。尽管虎豹骑人数不多,但他们都是天下精锐,气势汹汹。而刘备这边,则是由残兵和百姓组成,根本无法抵挡。最终,刘备遭遇惨败,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几十名骑兵幸存,甚至连两个女儿也被曹军俘虏(后来被曹操赐给曹纯,早早成了寡妇)。幸运的是,赵云和张飞英勇过人,成功保住了甘夫人和阿斗,确保了刘备家族最后的血脉得以延续。 长坂坡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决定了三国后期的形势走向,尤其是在《三国演义》里,这一场战斗被演绎得相当精彩。赵云七进七出,单骑救主,张飞断桥喝退百万兵,展现了极大的英雄气概。虽然刘备在战斗中失利,但在小说中,他依旧以“虽败犹荣”的形象存在。 然而,在事实面前,由于长坂坡之败,刘备在荆州七年积累的资源几乎全数失去,除非关羽率领的水军之外,其他的全军都损失殆尽,刘备变成了“丧家之犬”。即便后来刘琦加入了刘备的阵营,刘备在孙刘联盟中仍然只能充当附属角色,而无法主导局面。在赤壁之战后,胜利果实的分配也是由孙权主导,刘备始终处于被动位置。即使拥有卧龙凤雏和五虎上将,刘备的战略仍然存在诸多漏洞,后期发展陷入困境。 如果没有长坂坡的失败,刘备的全军顺利进驻江陵,后期的发展是否能更顺利,是否有可能吞并荆州和益州,在三国鼎立中占据优势位置呢? 首先,江陵原本是刘表(现在是刘琮)的地盘。刘表统治荆州多年,治理稳固,即使刘琮继位,江陵的官员和百姓应当会继续服从刘琮。如果刘备到达江陵,他能否像在襄阳一样迅速掌控局面,还存在不确定性。即便刘备进入江陵,能否迅速获得全城的控制权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即使江陵的百姓和官员厌恶曹操,愿意投向刘备,刘备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特别是在整合资源和掌控全城方面。刘备对江陵的了解有限,想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控整个城市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刘备的部下都是精英,能够迅速聚集人心和资源,曹操的重视必然会导致他率主力包围江陵,刘备在短期内无力抵抗。即便能够暂时坚守城防,也不可能突破曹军的围困。那么,刘备能否凭借江陵的孤城与曹军的20万大军对抗呢?曹操的南下大军虽然未达到《三国演义》所说的55万,但起码有20万,加上之前收编的降兵,围困江陵的力量不会少于20万。而刘备本部的军队不过1万余人,加上江陵守军也不超过3万人,哪怕临时征召一些壮丁,也有限。以这样的兵力,刘备能否打破曹军的包围,根本无力支撑。 江陵周边的势力,包括益州的刘璋、荆南四郡、江夏的刘琦和江东的孙权,基本上不会伸出援手。刘璋性格懦弱,早早为曹操提供支持,江南四郡在历史上并没有表示愿意支援刘备,刘琦虽然忠诚,但兵力不足,孙权则会更多关注自己的利益。最终,江东是否真的会为刘备出兵也是个疑问。 即便江陵的城防再坚固,存储的物资再丰富,也无法抵挡长期的围困。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军最终会攻破江陵,刘备的最好结局就是带着少数心腹逃脱。而即使孙刘联盟建立,刘备在其中的地位也将是附属,无法分得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