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1901年11月5日),李鸿章在京城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已经无法发声,四周是前妻、妾以及儿孙们的哭泣声。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周馥扶着李鸿章的眼睑,喊出了两句话,李鸿章才缓缓闭上了眼睛。那么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李鸿章的老部下周馥,在接到李鸿章“相国病危,嘱速入京”的电报后,匆匆忙忙赶往京城。一路上,周馥心情沉重,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回想起自己曾经屡次在科举考试中失败,那时他觉得前途一片迷茫。正是李鸿章在他最绝望的时候伸出援手,提携他进入官场,帮助他升职至二品。此后,周馥在李鸿章的带领下,参与了洋务运动的推进,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人物,整整三十年。李鸿章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和知己。
当周馥终于赶到李府时,看到李鸿章已经面色苍白,穿上了寿衣。此情此景,周馥不禁泪如雨下。他轻声呼唤:“老夫子,周馥来看您了。”然而,李鸿章似乎还听得见他,眼睛微微睁开,虽然气息微弱,却动了动嘴唇,但始终没有发出声音。李鸿章的状况让周馥更加担忧,他痛苦地哭泣着说道:“老夫子,还有什么未了的事吗?如果公所的事务尚未办完,我们可以接手,您可以放心去。”这时,李鸿章微微动了动嘴唇,周馥用手轻轻扶住他的眼睑,终于,李鸿章缓缓闭上了眼睛。 李鸿章的健康问题,其实早在七月二十三日就开始显现。那时他患上了感冒,流鼻涕、浑身乏力。但就在两天后,李鸿章不得不强忍病痛,按时去签署《辛丑条约》。签约回来后,病情加重,风寒使得身体虚弱不堪,而此时他所面临的外部压力也让他心生愤怒,加剧了身体的不适。李鸿章常常咳嗽不止,食欲全无,身体虚弱,病情逐渐恶化。 九月十九日,李鸿章还要亲自前往俄罗斯使馆办理事务。在使馆里,俄罗斯方面对他进行了强烈的威胁与恫吓,这无疑加剧了他的身体不适。返回后,李鸿章呕血不止,医生诊断出他胃部的血管已经破裂。 到了九月二十一日,李鸿章的病情暂时有些好转,他急于恢复工作。李鸿章的嫡长子李经述和小儿子李经迈劝他,先不要那么急着工作,应该先好好养病。然而,李鸿章并没有听从儿子们的劝告,甚至连医生的建议也置之不理,仍然坚持工作。最终,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1901年11月7日)上午11点,李鸿章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