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帝王之一,在许多君主中,他的武功堪称一流。毕竟,年轻时他是大军的将领,征战四方,功勋赫赫。由于深得北周帝柴荣的信任,赵匡胤掌握了军政大权。柴荣临终时,还将自己的遗志托付给了赵匡胤。然而,赵匡胤后来却发动了陈桥驿兵变,通过一场军事政变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宋朝的第一位皇帝。赵匡胤一生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比如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和烛影斧声,这些故事至今广为流传。然而,他去世后,皇位并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
关于赵光义继位的经过,历来有许多不同的传说。据说,在赵匡胤临终时,他让宋皇后召唤自己的儿子赵德芳进宫。然而负责传令的官员误把赵德芳的名字听错,跑到了赵光义家中,叫他进宫。起初,赵光义不敢擅自做主,但最终还是决定进入宫中。等他进宫后,宋皇后十分惊讶,而赵匡胤看到进来的不是自己儿子,而是赵光义,顿时心中明了。 赵匡胤知道自己已命不久矣,且深宫之内,外界的一切都无法知晓,或许外面早已风起云涌,发生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权力斗争。于是他叹了口气,决定将皇位交给赵光义。赵光义跪下发誓,一定会治理好国家,赵匡胤无奈同意将皇位传给他,但仍不放心,嘱咐赵光义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做好自己的责任。赵光义应诺,但他是否真的按照誓言行事呢?通常情况下,新皇帝继位后会保留前任皇帝的年号,一般会在第二年才改年号,以此表示对前任皇帝的尊敬。然而赵光义即位后,却急于将赵匡胤的年号更改为自己的,甚至还将自己的嫂子——即宋皇后——从皇宫中调往西宫,给予她与嫔妃同样的待遇。这种做法无疑是极不礼貌的。尽管宋皇后在辈分上是赵光义的嫂子,但她现在已经是太后,按理说应当享有更高的待遇。赵光义的这一举动显得极不尊重,令人质疑其动机。 赵匡胤的儿子一开始虽然得到了封赏,但不久后就相继去世,这一事件引发了大臣们的恐慌。因为大家都明白,赵光义的皇位得来不正,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的死亡,显然与赵光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如此,赵光义并没有收敛,反而继续加大手段,甚至下令将宋皇后从皇宫中搬出。宋皇后的晚年过得极为悲惨,最终郁郁而终。 作为皇后,按理说她去世后应当举行国葬,但赵光义却不允许大臣为她戴孝,导致宋皇后的葬礼一直被拖延了两年。最终,葬礼举行得非常简单,墓葬也非常寒酸。 总的来说,赵光义的这些举措令人难以接受。或许,他是想消除哥哥赵匡胤留下的权威,借此加深对自己亲信的培养与掌控,但这些做法无疑破坏了前朝的秩序和对先帝的尊敬,也留下了许多无法抚平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