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徐海东推荐一位猛将,毛主席说此人不可用,徐海东不信被气到吐血
迪丽瓦拉
2025-11-12 08:03:10
0

1938年春,中国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朱德总司令突然访问了驻扎在山西的八路军115师344旅678团。这支部队当时驻扎较远的地方,正值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压力巨大、局势堪忧的时刻,朱总司令亲自到访,给所有人带来了深深的责任感。 副团长田守尧目光坚定地注视着朱德,手臂微微颤抖,但他依然以标准的军礼向朱总司令敬礼。他说:“朱老总,尽管我们的团长背叛了我们,但请相信,剩下的战士都是忠诚的革命队伍,我们从未忘记我们的初心,依然坚信革命。”他努力压制内心的情感波动,虽然话语沉重,却充满了清晰的决心。

政委吴信泉也毫不犹豫地接话:“不管发生什么,678团的全体战士永远会忠诚于党的领导,誓死捍卫革命。”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与决绝,仿佛是在向所有人宣誓,他们依然牢记革命的初心,誓死为之奋斗。

朱德总司令一直以分辨是非、识人明理著称,他历经无数战斗,眼光犀利,看穿一切。他相信田守尧和吴信泉的忠诚。“我相信你们,678团是参加过长征的老部队,经过了战火的考验,打过的战斗数不胜数。”朱德总司令深知这支部队的历史,也深信他们不会忘记革命信仰。“我决定任命田守尧为团长,确保这件事情能得到圆满解决。”他严肃的目光中透露着信任与期望。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朱德亲自来到如此远离中央指挥的部队?为何他要深入这个地方?

回顾678团的历史,张绍东无疑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早在1930年,他作为红二十五军的新兵入伍,刚开始便展现出极高的军事素质,很快就与战友们建立了默契,脱颖而出。几年之后,他从普通战士晋升为团长,他所带领的部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多次在反“围剿”战斗中取得显著战果,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张绍东的表现并没有停滞不前。在长征过程中,他凭借卓越的领导能力赢得了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的高度评价。徐海东年轻时也经历过血与火的磨练,看遍了无数硬汉,他从张绍东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然而,尽管张绍东的军事才能出色,徐海东在对他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了一些不太对劲的地方。

到了1940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局势日益复杂,部队四散,战斗力虽强,但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张绍东虽然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但在为人处世方面渐渐露出问题,他开始对革命信仰产生动摇,尤其是在艰苦的战时环境下,许多人因为长期作战而出现了思想上的波动。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张绍东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周围的人开始显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坚定,特别是副团长田守尧和政委吴信泉,他们始终坚定信仰革命,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而兰国清,这个和张绍东志同道合的参谋长,也开始走上了沉迷享乐、不务正业的道路。

兰国清作为典型的投机分子,早已开始与地方势力勾结,做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勾当。他不仅个人生活堕落,还拉拢张绍东一起沉迷于金钱与享乐。两人甚至一度将贪污敲诈作为获取财富的手段,张绍东也开始渐渐疏远党组织,变得无法无天。

尤其在抗日战争初期,敌后游击战形势变得复杂时,张绍东与兰国清的行为暴露得更加彻底。他们不仅让战士们置身危险境地,还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军饷和其他资源。张绍东开始纵容一些与党纲不符的行为,甚至因为贪图享乐,与兰国清一起做出了极为不道德的举动。

其中最严重的事件发生在牛村战斗期间。张绍东指挥的678团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随着战斗的推进,张绍东的指挥能力开始显得不足,他的思想已经腐化。面对日军的围攻,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坚定地执行命令,甚至在随后的温汤战斗中,指挥失误导致了战斗形势进一步恶化。

当时,344旅的指挥官黄克诚在看到张绍东的指挥失误后,开始怀疑其忠诚度。不久,黄克诚意识到678团内部出现了问题,决定进行内部审查。然而,由于344旅当时正忙于应对日军围剿,审查工作未能及时展开,这给张绍东与兰国清的叛逃提供了机会。

当得知审查即将开始的消息后,张绍东与兰国清决定联合叛逃。那天晚上,他们以侦察地形为名,带领全团200多名干部离开了营地,准备投降国民党。田守尧和吴信泉很快发现了异常,并立即采取了坚决的反对措施。经过激烈的对抗后,只有少数人跟随张绍东,而大多数人则选择坚守革命阵营。

事后,朱德总司令感到震惊,立刻着手处理此事,毛主席也特意来看望徐海东,并对这一事件表示深深的遗憾。毛主席安慰徐海东说:“像张绍东和兰国清这样的人,注定无法与革命同行,早些离开反而对革命有好处。”他表示,历史最终会淘汰这些动摇者。

最终,在朱德总司令的努力下,张绍东的叛逃事件得以平息。然而,张绍东的结局却没有明确记载。有的说他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捕并枪决;也有传言称他在刘邓大军进攻大别山时被击毙;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一直未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始终被软禁,最终因精神压力过大而死。无论他最后如何结局,张绍东的名字早已被历史遗忘,他代表的只是一类在困难面前动摇、缺乏信仰的人。

历史就像一张筛子,最终留下的,才是那些真正的精英和勇士。尽管张绍东的叛逃曾给革命带来过一定的挫折,但也让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那些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仰和忠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和... 北洋军阀这个词,大家应该不陌生。一般来说,北洋军阀的时期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派系:直系、皖系和奉系。乍...
吴业国:宋代“积贫积弱”说再探 摘要:学术界长期存在宋代“积贫积弱”说,指的是财政上的贫困匮乏与宋廷在对外战争中长期居于守势。通过全...
上海博物馆携手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1月11日,上海博物馆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正...
如果康熙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 雍正八年,一个王爷病死,皇帝哭到吐血。 这个44岁的人,生前掌控大清财政、军事、人事所有实权。 假如...
原创 古...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嫡庶之分严格按照等级制度来划分。根据这一制度,通常情况下,嫡出的子女地位高于庶出的...
原创 慈... 在晚清到民国的历史时期,中国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武术大师,其中一些人的传奇故事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让更...
原创 他... 受民间文学以及影视剧作品的影响,北宋名将杨延昭成为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虽然历史上的杨延昭没有那么“邪...
原创 唐... 洪武二十二年正月,55岁的延安侯唐胜宗平定贵州苗乱,朱元璋赏银一千锭。 一年零四个月后,他被押上刑场...
抗战期间,这里的征兵额居全国之... 抗日战争期间,四川的征兵额达到300多万,居全国之首。四川服工役的人民总数在300万人以上,四川贡献...
原创 乱... 2025年11月7日,日本首相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宣称台海冲突关乎日本国家存亡,这番越界言论很快引发...
原创 自... 作者:许云辉 公元1275年3月,元世祖罔顾元军主力与南宋鏖战正酣事实,诏令在高丽打造“千料舟、拔都...
原创 三... 比起三国时期那些英雄人物的广泛传颂,三国皇族后裔的结局似乎较少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鲜有人知。公元26...
原创 韩... 说到韩国,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韩流。当时,韩国流行的造型吸引了不少中国年轻人的模仿:五颜六色的头发...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8句歌词... 天津北方网讯:一段旋律,如何成为民族精神的符号?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原创 徐... 1938年春,中国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朱德总司令突然访问了驻扎在山西的八路军115师344旅...
纪录片《新汴河》即将推出! 新汴河是新中国第一条人工开挖的大型河道,也是宿州人深植于心的母亲河。汴河是宿州的文化根脉——从隋唐大...
原创 晋... 公元280年,晋朝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派遣杜预将军带领大军进攻东吴。不到半年的时间,东吴末代君主孙皓...
原创 欧... 所谓“历史周期律”,也叫“黄氏周期律”,是黄培炎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指的是国家政权会...
原创 朝... 二战结束后,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南部,而北部则由苏联占领。随着1947年冷战的爆发,朝鲜逐渐分化为南...
原创 明... 明代山西大移民:数十万人迁移到甘肃,探索你的家族根源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