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韩国,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韩流。当时,韩国流行的造型吸引了不少中国年轻人的模仿:五颜六色的头发、皮肤白得像涂了粉一样。虽然造型有些奇特,韩国人却能毫不在意地走在大街上,表现得异常自信。仔细观察韩国人,你会发现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过于自信,或者更准确地说,喜欢把一切成就都归功于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比如,曾经的端午节被韩国抢了过去,改成了他们自己的端午祭;还有说孔子是韩国人的说法。这种自信心从哪里来呢?为什么韩国人似乎常常表现出一种自大的姿态呢?曾有一位韩国教授金兰都表示,自己对中国的自豪感,曾在一次中国之行后彻底崩塌。那么,这种自豪感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
韩国的历史给了民族自卑的心理根源。韩国全名为大韩民国,资料显示,韩国是二战后,美苏在三八线划分后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的国家,而韩这个名字是1897年取代了朝鲜。可以说,韩国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充满自信的。从古代开始,朝鲜半岛的政权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原王朝的影响之下,明清时期更是当之无愧的附属国。明清时期的使节到达朝鲜时,朝鲜国王都会跪迎,且当地人使用的都是汉字。直到甲午战争爆发,朝鲜政府请求清朝派兵平定东学党起义,结果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后,朝鲜才被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并在1910年通过《日韩合并条约》被日本正式吞并。 从那时起,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韩国一直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南北分治,分别建立了朝鲜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和大韩民国。那个时候的韩国非常脆弱,后来的朝鲜战争如果没有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介入,韩国很快就会被朝鲜人民军统一。通过观察韩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不难看出他们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反而一直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看作伪军。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韩国的经济水平还远不如北方的朝鲜。直到70年代,在汉江奇迹的推动下,韩国才逐步实现经济腾飞。 事实上,韩国正是借助了当时世界产业转移的趋势,欧美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由于韩国位于冷战的前线,它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与台湾一同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经济崛起路径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类似。直到此时,韩国才真正实现了崛起,也才有了现在所谓的自信。 有了自信之后,韩国人变得越来越膨胀,他们甚至认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明都是韩国的贡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心理并不难理解。就像一些暴发户在富裕后会开始追溯家族历史,觉得有了钱就该彰显文化一样。韩国的这种心态,正是典型的小人乍富心理。而日本并不这样,除了国民性格的不同,历史上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击败满清、击败沙俄,在二战中与美国对抗过,取得过不少令人瞩目的战绩,这些经历为日本人提供了足够的心理底气。 为了系统化这种自信的心态,韩国人还发明了一个三明治理论:即日本在前,韩国居中,中国在后。实际上,从历史角度来看,韩国经济超越中国也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大部分时间里,韩国其实只是中国的一个小跟班。韩国人的心态,从自卑到自大,再到狂妄,几乎完美地体现了这一转变。首尔大学的金兰都教授曾经在中国做了长期访问,走访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他看到了高速高铁,看到了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也看到了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金教授认为,韩国人应该重新认识中国,而这不过是短短几十年的变化。韩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依然停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贫困的生活水平上,却忽视了当时的韩国也与中国一样,面临经济困境,物资紧缺。而韩国能够崛起,正是抓住了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就目前而言,即便不看硬件建设,仅从居民生活水平来看,韩国的生活水平其实与中国沿海省份的平均水平差距不大。世界上瞧不起美国的只有朝鲜,瞧不起中国的只有韩国。金教授说,这句话就是他想告诉韩国人的道理。现在的韩国,最值得称道的可能就是它的人均GDP是中国的三倍,但对于中国的一些一线省份来说,这个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韩国的这种短视心态,最终可能会影响到它的未来发展,也改变它的民族性格。韩国地处东亚,面积大约只有1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00万,资源匮乏,发展潜力已经接近天花板。据最新的报道,2020年韩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下降了超过4万人,而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0.87,位居全球最低。这意味着,韩国的人口将比日本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西方专家早已预言,韩国将可能成为全球最早消失的国家之一。 如今,财阀导致了阶层固化,科技创新乏力,劳动力逐渐不足,这些问题都在深刻影响着韩国的未来发展。而此时的韩国,依然有心情去瞧不起曾经是它宗主国的中国,这种心态显然有些不正常。如果韩国人不及时改变这种心态,它的未来发展无疑将会面临更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