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与其他历史朝代不同,它在继承前朝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皇权王朝,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如何处理国族中的大量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正是清朝在面对人口大爆发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清朝的建立,相较于其他朝代来说是相对容易的。尤其是在初期,清朝借助多民族的联合,迅速确立了以满洲为核心的军事同盟。这一军事同盟不仅能够大规模调动汉族的资源,而且通过军事上的屠杀和威慑,使得中原迅速屈服,迅速建立起了统治。
然而,满洲和八旗制度的实际运作,却始终存在问题。努尔哈赤在自己的满洲部落中创造了八旗制度,并随着实力的扩展将这一制度推及到其他女真部落。问题在于,这个军事贵族体系缺乏有效的下降机制,如果贵族人数过多,将导致国家财政的崩溃。 明朝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藩王的分封制度使得宗室成员如同圈养的猪一样,既没有实际权力,也消耗了大量国家资源。清朝初期的八旗贵族与明朝藩王有些相似,只要有一个父亲是八旗旗人,那么后代也会自动成为旗人。刚刚入关时,清朝的旗人数量大约只有30万人。按理说,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到清朝末年,这30万旗人应该变成几千万,但事实上,清朝的满洲八旗并没有实现30年的人口翻倍。 满洲人在早期清朝的政治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到后来,他们的数量却未能显著增加。这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清朝到底是属于汉人、满洲人,还是属于整个天下的人民呢? 清朝并不是汉人的,也不是满洲人的,更不是蒙古人的,它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天下。相比之前的明朝、宋朝、唐朝,清朝的统治格局变得更为狭窄。明朝是藩王共享天下,大宋是士大夫共享天下,而大汉朝则是门阀士族共享天下。到了清朝,实际上是爱新觉罗家族掌握了天下的实权。乾隆时期,清朝的财政已经无法支撑超过100万的八旗贵族的开支。随着八旗人口的增加,财政负担愈发沉重,因此,清初开始出现了汉人八旗逐渐被剔除出八旗旗籍的现象。由于财政无法承担,清朝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节省白银。 然而,历史教科书中常提到清朝是一个通过民族压迫建立起来的朝代。为了保证清朝的持续统治,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满洲本民族支持。不可否认,为了节省财政开支,清朝逐渐将大量满洲穷人从旗籍中开除,这些人消耗不了白银,但却消耗了皇帝的民心。 清朝皇帝虽然不能无限制地屠杀这些贫困的满洲人,因为他们赖以统治的基础就是这些满洲贵族,但这种阶级间的矛盾还是越来越严重。到了清朝中后期,甚至出现了大量满洲穷人和汉族穷人联合的现象。他们高喊着满汉平等的口号,甚至有了反叛夺取皇族土地的行动。 为了保护爱新觉罗家族的利益,清朝皇帝采取了隔离政策,试图将满洲人和汉人分开。汉人住在城外的汉城,而满洲贵族则住在城内的满城。然而,这种人为的隔离政策注定是失败的。为了生存和传宗接代,许多满洲人纷纷逃离满城,甚至自发地开始反抗清朝。到了嘉庆年间,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个奇怪的事件——王室竟然为白莲教提供了通路,助其攻打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