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为了加强边防,设立了十个节度使,各自负责不同的区域,每个节度使也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安西节度使和北庭节度使兵力较少但精悍,陇右和河西兵多马多,朔方和河东的兵力强大,范阳和平卢节度使则综合实力较强,剑南和岭南则相对较弱。不过,唐玄宗因为错误任命了安禄山,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得大唐盛世走向终结。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了解这十大节度使。 安西节度使设立于开元六年,治所在龟兹城,负责镇守西域,管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兵力大约有两万四千人。这个节度使在唐朝的历史中存在了大约一个半世纪,对唐朝在西北的防守、安抚西突厥以及保护中西部的陆上交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上,高仙芝和封常清等名将曾担任过安西节度使。
北庭节度使设立于开元十五年,治所在北庭,主要任务是防御游牧民族突骑施和坚昆,兵力大约为两万人。相比其他节度使,北庭节度使的兵力较少,但它在防守北方的边疆上仍然起到了重要作用。 河西节度使设立于景云二年,治所在凉州,职责是切断突厥和吐蕃之间的交通,兵力约为七万三千人。历史上,哥舒翰和郭子仪等名将曾担任过河西节度使一职。安史之乱爆发后,河西节度使也成为唐朝平叛的重要力量之一。 朔方节度使设立于开元九年,治所在灵州,主要职责是防备突厥,兵力大约为六万四千七百人。唐代史书记载,曾有约70位镇将担任过朔方节度使职务。五代时期,朔方节度使更是有过14位换任。 河东节度使设立于开元十八年,治所在太原,职责是防备突厥,兵力大约为五万五千人。唐玄宗时期,河东节度使曾由田仁琬、王忠嗣、韩休琳和安禄山等人担任。范阳节度使,又叫幽州节度使,设立于先天二年,治所在幽州,主要职责是防范奚和契丹等北方民族,兵力大约为九万一千四百人。范阳节度使的兵力在唐朝的节度使中最为雄厚,也是安禄山发动叛乱的重要根基。 平卢节度使设立于开元七年,治所在营州,主要任务是打压室韦和秣辐,兵力大约为三万四千五百人。天宝年间,平卢节度使由安禄山兼任,因此,安禄山麾下的兵力在18万左右。 陇右节度使设立于开元元年,治所在鄯州,主要任务是防备吐蕃,兵力约为七万五千人。西部地区的节度使大多是为了防范吐蕃这个强敌而设立,陇右节度使也不例外。 剑南道节度使设立于开元五年,治所在益州,主要职责是防备西边的吐蕃和南边的南蛮,兵力大约为三万九百人。后来,剑南道节度使被分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和剑南西川节度使,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地区的防守力量。 岭南五府经略使设立于开元中期,治所在广州,主要任务是招抚境内的少数民族,兵力大约为一万五千四百人。由于兵力较少,岭南五府经略使的存在感相对较低,在唐朝的节度使中较为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