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究竟是因病去世,还是另有其他原因?霍去病的真正死因到底是什么?他是否死于非命? 霍去病,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和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响亮,被誉为天才战神。他曾在漠北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封狼居胥,还留下了那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出身显赫,是西汉名将卫青的外甥,且与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有亲缘关系。此外,他还是权臣霍光的同父异母哥哥。有人曾疑问,霍去病为何会叫做霍去病,是否是因为小时候生病,才由东方朔为他取名?其实,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 有病的不是霍去病,而是当时的汉武帝。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是卫子夫的姐姐。有一天,卫少儿抱着霍去病年幼的孩子前往宫中探望卫子夫。当时汉武帝正因病卧床休息,宫中一片安静。正当这时,霍去病突然大声啼哭,竟把正在休息的汉武帝吵醒了。卫少儿吓得不知所措,担心自己的孩子因打扰了皇帝的休息,可能会遭到责罚。但出乎意料的是,汉武帝听到孩子的哭声后,竟然非常高兴。原来,这一哭让他一下子出了一身冷汗,感觉浑身舒畅,病情竟然也随之好了。汉武帝十分感激孩子的哭声,他让卫少儿坐下并逗弄孩子,得知霍去病还没有名字时,他便提议给孩子取名去病。他说:这孩子的哭闹让我一身病痛全消,不如叫他‘去病’。卫少儿感激涕零,于是霍去病便得到了这个名字。 霍去病成长在西汉最显赫的外戚家族中,从小就生活在上流社会,并因擅长骑射而备受汉武帝的青睐。他很早就进入了朝廷,担任了汉武帝的亲信侍中。西汉元朔六年,年仅17岁的霍去病就被任命为票姚校尉。 他随母舅卫青出征匈奴,在漠南之战中表现卓越,立下赫赫战功,斩杀敌人两千多人,其中不乏高级官员,还俘获了匈奴单于的叔父罗姑比。霍去病凭借这两场战役的胜利,迅速崭露头角,最终被封为冠军侯,封地达到一千六百户。与此同时,李广的心情却颇为复杂,毕竟霍去病的辉煌成就让他倍感压力。 元狩二年,19岁的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在春夏两季,他两次出征河西地区,击败了浑邪王和休屠王部。霍去病率军以惊人的速度,六天内行军超过一千里,最终在皋兰山下重创匈奴,歼敌九千,俘虏了匈奴的祭天金人。 在随后的夏季战役中,霍去病独自面对匈奴的重重困境,公孙敖未能与他会合,但霍去病毫不犹豫地孤军深入,歼敌三万,俘虏了匈奴五王、单于阏氏和五十九名王子,极大削弱了匈奴的实力。同年秋,霍去病再次迎降浑邪王,汉朝也因此彻底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的通道。元狩四年,霍去病和卫青各率兵五万,深入漠北,寻找并歼灭匈奴的主力。霍去病一路北上超过两千里,与匈奴左贤王部发生激烈战斗,歼灭敌人七万,俘虏了匈奴的屯头王、韩王等83人,并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正是这场战役后,霍去病封狼居胥,极大地震慑了匈奴,逼迫他们远遁,单于也逃往漠北。霍去病的军队一直推进到北海,匈奴主力被迫撤退。 这场胜利后,霍去病继续在边塞驻防,负责侦察匈奴的动态。他被加封为大司马,权势渐渐超过了大将军卫青,成为朝中最为显赫的将领之一。 然而,命运却在霍去病最为辉煌的时候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元狩六年,匈奴单于依旧拒绝向汉朝称臣。汉武帝决定再次出兵讨伐匈奴,但就在此时,霍去病突然去世,年仅24岁。他死后的谥号是景桓侯。霍去病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在抗击匈奴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年纪轻轻便已经达到了令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或许他过于劳累,最终英年早逝,天妒英才,让我们只能感叹历史的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