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年前的广西人就吃螺蛳 麻辣烫起源于川渝地区,最早是江上谋生的船工和纤夫为了方便快捷地填饱肚子而发明的。 最近,抖音平台上一位考古教授因其别具一格的内容受到了广泛关注。 他就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良仁。 张良仁不仅专注于考古学的研究,还常常通过讲解食物背后的历史来为大家带来新的视角。在加入抖音后,他凭借这种独特的方式,迅速积累了181.6万粉丝和154.8万点赞,甚至还受邀参与央视的《三餐四季》等多个热门节目,成为了许多粉丝心中的考古界最懂美食、美食界最懂考古的斜杠教授。
张良仁的美食探店视频 他走遍世界,脚印遍布考古现场 在成为抖音美食博主之前,张良仁的身份可是个挖土人。 他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1991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后来又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最终在2014年加入了南京大学。至今,张良仁的考古生涯已超过33年。 对于自己钟爱的考古事业,张良仁曾表示:考古让我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几十年来,张良仁的研究涵盖了国内外多个考古领域。 2010年,他领导的团队在河西地区首次发现了马厂晚期—四坝文化这一完整的地层序列,并发现了曾被忽视的土坯建筑遗址。这些史前考古遗址和出土文物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因为这类历史很少有文字记载,现代科技的应用帮助学者们通过碳-14年代测定法来断定年代,还能分析陶器的成分和研究农作物的传播。 与国内的考古相比,国外的考古工作则要复杂得多。为了能够顺利进行国际合作,张良仁学习了多门外语,包括英语、俄语、日语、德语和法语。他认为,考古学者掌握外语不仅能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的考古最新动态,还能促进中国考古走向世界。 张良仁曾多次前往俄罗斯、伊朗等地进行考古发掘,并访问了巴基斯坦、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他笑言:我去过的国家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这些丰富的考古经历让他对不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日后将考古与美食结合打下了基础。 2016年,张良仁在俄罗斯考古 结合考古与美食的独特探索 张良仁有一个习惯,就是到哪儿吃到哪儿。 无论是伊朗的藏红花米饭,俄罗斯的大串烤肉,还是西伯利亚的烤鱼,这些在他考古旅程中留下的美食记忆,也成为了他学术生活的一部分。 他认为,考古学与美食其实是天作之合。作为一名学者,张良仁有着严谨的学术背景,能够通过考古的方法追溯每一道食物的历史与渊源。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把这些考古知识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些历史的魅力。2023年7月,张良仁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开设了自己的抖音账号,开始制作美食探店视频。张良仁本人出镜,朋友们则负责拍摄和制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运营这个账号,张良仁重新审视了自己已经居住了近十年的城市——南京,他走访了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店,在旋转火锅店里,他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讲解这背后的历史;在一家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老店里,他则一边吃着鸭油烧饼,一边追溯着烧饼的历史渊源。 张良仁的抖音视频内容,不仅让人了解美食的历史,还充满了生活气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期的视频都能为观众带来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知识,迅速赢得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他讲述了很多食物的历史,比如豆腐,这种食物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陆游的诗作中就有豆腐的描述:新春罢亚滑如珠,旋压犁祁软胜酥。而我们常见的火锅和凉皮食材——面筋,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梦溪笔谈》中被沈括与炼钢工艺相提并论: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 张良仁品尝老鸭粉丝汤 扩展美食考古的全球视野 如今,张良仁的美食考古项目不仅停留在南京,他计划继续探访全国各地的美食,并最终扩展到世界范围。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不仅传播中国的考古知识,也能让更多人了解考古的重要性,支持考古研究。 随着抖音粉丝数量的不断增长,张良仁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考古历史,甚至会在评论区向他提问关于考古的相关问题。他感到非常欣慰,并表示:如今看到越来越多人对考古产生兴趣,我的努力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