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投靠刘表时,年纪已超过四十,且没有子嗣。为了稳住人心,他决定收养寇氏家族的寇封为养子,并改名为刘封。寇封原是长沙刘氏的外甥,刘备之所以选择收养他,也许是看中了长沙刘氏在荆州的影响力,以此拉拢荆州当地的豪族,巩固自己的地位。
无论如何,刘封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曾跟随张飞、赵云等人攻占益州,并立下赫赫战功。后来,他又参与了刘备攻打汉中的战役。曹操也意图夺取汉中,带领大军前来进攻。面对曹操的挑战,刘备坚守有利的地形,不主动出战,反而派自己的养子刘封去挑衅曹操。曹操非常生气,认为刘备看不起他,自己死守不出,却让一个养子与他对战。于是,曹操怒斥道:你让你家假儿子出战,我让真儿子曹彰来打你。 曹彰在当时被广泛认可为勇武之将,曹操的这番话也显示了他对刘封能力的认可。尽管如此,刘备因关羽之死深感愤怒和痛惜,心中对刘封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再加上诸葛亮对刘封的11字评价,刘备最终决定赐死刘封。那么,诸葛亮是如何评价刘封的呢? 刘封跟随刘备,确实为他立下不少战功。攻占汉中后,刘封被指派驻守上庸,与孟达一起负责防守。上庸太守申耽因战势不利,最终投降了刘备,刘封因此被封为副军将军,与孟达共守上庸。 然而,关羽在攻占汉中后,趁机出兵攻打襄樊。曹操得知后,立即派出大将于禁率军救援。不巧的是,由于暴雨导致汉水上涨,曹操的七军被水淹没,关羽趁机乘船进攻,于禁被捕。关羽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为了尽快攻下襄樊,他多次请求刘封和孟达支援。然而,刘封和孟达以刚到上庸不久为由,拒绝派兵支援。最后,关羽在东吴和曹魏联手的夹击下兵败,最终被杀。 关羽的失败不仅使蜀汉损失了一个重要的将领,也让刘备和诸葛亮的战略部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关羽之死,给刘备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刘封和孟达的责任也难以推卸,刘备对刘封的态度从原本的欣赏逐渐转为愤恨。 不过,在蜀汉缺乏优秀将领的情况下,刘备为了保持内部稳定,并没有因为关羽的死就严厉惩罚刘封。可谁知,刘封接下来的行为却让刘备的努力付之东流。 在上庸防守期间,刘封由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曾多次侮辱孟达,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公然抢夺孟达的乐队,极大地羞辱了孟达。由于这一事件,两人关系非常紧张。孟达担心自己因为关羽之死被刘备责怪,同时又对刘封的侮辱感到愤怒,于是决定投降曹魏,带着手下投奔曹操。 孟达的叛变对刘备来说是沉重的打击,毕竟如果处理不好这一事件,可能会引发更多原本站稳立场的将领的不满,导致蜀汉的内部不稳。孟达投降后,曹丕极为高兴,迅速封赏他为平阳亭侯,并趁机鼓励孟达参与进攻刘封,为其报仇。孟达希望通过立功来在曹魏获得更高的地位,因此他写信劝降刘封。然而,刘封因高傲的性格,根本不肯接受孟达的劝告。与此同时,原上庸太守申耽反叛,刘封被迫面临内外困境。最终,他在战斗中失利,逃回了成都。 刘封不仅因未能支援关羽而遭到蜀汉元老的不满,这次失守上庸也使得他再度遭遇责难。尽管刘备内心对养子有感情,他还是不得不考虑到元老们的意见。面对蜀汉内外的压力,刘备最终决定依照诸葛亮的建议,赐死刘封。 诸葛亮曾表示,刘封性格刚猛,无法接受命令,容易导致内部不稳定。诸葛亮认为,刘封不仅对关羽等老将不服从,还看不起地位低于自己的孟达,这种性格将来可能会成为蜀汉的隐患。尤其是刘封毕竟只是养子,而刘禅作为亲儿子,将来若继位,面对刘封这样强势的养子,恐怕很难掌控局面。因此,为了确保刘禅继位后能稳定政权,刘备决定除去刘封。 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下定决心,将刘封赐死。刘封接到命令后,内心十分懊悔,他悔恨当初没有接受孟达的劝降,导致自己陷入如此困境。刘备悲伤地痛哭流涕,但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为了在众臣面前作秀,这已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