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刘备白手起家,创业的道路异常艰难。最初的时候,他东奔西走,四处奔波,处境就像失去了家的孤犬,惶恐不安。然而,他也有独到之处,那就是成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天下人都尊称他为刘皇叔。 正是因为有了刘皇叔这个响亮的名号,他才能从陶谦手中轻松获得徐州牧的职位。虽然最终没能守住徐州,但这次经历让他切身体会到个人品牌的力量,也为他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在那段时间里,刘备一直坚信,只要用仁义来包装自己的品牌,幸运之神就会降临,地方上的豪强也会心甘情愿地让出土地。 经过一连串失败之后,他开始怀疑,单靠仁义包装的品牌是否真的管用。直到有一次,他借助谋士的智慧,才尝到了通过谋略取得胜利的滋味。然而,他内心深处依然轻视这些谋略之人,认为那只是一些小技巧,而他自己打造的IP才是真正的核心技能。 因此,当他请出诸葛亮之后,他明确了定位:诸葛亮只负责处理小事情,大事仍然必须走他的仁义IP路线。 当荆州牧刘表表示愿意将位置让给他时,刘备内心一阵狂喜。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仁义IP带来的成果。但他也吸取了经验教训,认为刘表和陶谦一样,只是在危急时才主动送地,他不会再轻易上当。 事后,他对诸葛亮说,他的仁义IP是不可动摇的。但他却绝口不提自己当初在徐州时是如何打破这一原则的。
击败曹操之后,刘备也算拥有了一些地盘,但他依然担心无法守住,过去的教训让他心存戒备。 在谋士们的怂恿下,他决定进攻川蜀的刘璋。他原本期待刘璋会像以前一样,因为他的IP品牌而主动让地,但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这一次,他选择听从谋士的意见,采取边行边观察的策略。 占领川蜀之后,刘备的地盘进一步扩大。他想要直接挑战曹操,毕竟过去两人交锋时他从未获胜。他渴望证明自己的实力足以击败曹操。 于是,汉中之战爆发。刘备将这场战役与自己的IP绑定,而曹操依旧沿用朝廷的名义。但这一次,刘备获得了胜利。 汉中之战胜利后,刘备并未正确分析原因,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仁义IP和个人力量的体现。随后,他对镇守荆州的关羽进行了奖励。 关羽获得奖励后,认定大哥的IP已经得到验证,他自己也想建立属于自己的IP,并希望在成功验证之后,让三弟也参与进来,形成三兄弟共同打造的蜀汉IP帝国。 关羽以义为名,在东吴进攻曹操时认为,这既是行义之举,也能缓解北方压力。起初确实顺利,但东吴根本不讲义气,他们更在意实际利益,最终偷袭荆州得手。 因此,关羽模仿刘备IP策略失败,也因此丧命。 刘备这时颇感难过,他没有出兵援助关羽,是想保全全局,但没想到这一策略已不再奏效。 张飞以勇著称的IP策略也无从施展,眼前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应对荆州的危机。 按常理,荆州被偷袭后,刘备只需夺回即可。毕竟东吴不讲义气,难以赢得人心。然而,刘备已经不满足于荆州这块小地,他想着吞并东吴。在汉中大战中,他依靠IP取得巨大胜利,让他产生了强烈的胜利欲望。 刘备过于自信,认为全凭自己神威的IP力量即可,无视其他因素。结果,他遭遇惨败,蜀汉精锐力量几乎全损,这个落差让他痛苦万分。 刘备蜀汉的悲剧,根源可追溯到他年轻时轻易得到徐州牧的经历。陶谦不仅让出了徐州牧,还在他心中埋下了仁义IP的种子,而这与帝王之道相去甚远。 试想,当关羽在荆州引发巨大动荡时,诸葛亮等谋士肯定察觉了潜在风险,但关键时刻,刘备不再听从他们的意见,甚至认为他们是多事,所以无人敢触碰他的逆鳞。当今企业中,有多少人依然固守过去的成功经验,认为可以在变化的环境中创造奇迹?他们或许没有刘备的才华,却有着与刘备相似的私心,以为一切尽在掌控,实际上却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和突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