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因密谋乱政失败而被迫逃入深山寺庙藏匿三天,最终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的子嗣和党羽都被处决,但奇怪的是,她的次子薛崇简却免于死刑,并且依旧保持原职。这是为什么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从薛崇简的母亲——太平公主说起。
太平公主天生机智,颇具谋略。她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女儿,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是她的亲哥哥。尽管她出身尊贵,但在历史上,太平公主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记载,连她的出生日期都只能推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低微地位。那个时代,史官们通常忙于拍马屁,很少关注皇帝的女儿。 然而,透过具体事件来看,太平公主的机智和谋略还是显现了出来。八岁时,她主动要求出家为外祖母祈福,并成功成为了女道士。那时,唐朝非常流行女性出家,既然要出家,自然需要一个道号,太平公主取的道号正是太平,这也为后人称她为太平公主埋下了伏笔。 虽然太平公主选择了出家,但她并没有前往道观,而是留在宫中。与其说她在修行,不如说这是一个更加轻松的选择,然而这一行为却成功博得了武则天的好感。有一次,太平公主穿着武官服饰在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跳舞,唐高宗笑着问她:你一个女子,不可能做武官,为什么穿这样的衣服?太平公主则回答道:父皇可以赐给驸马啊。这句话暗示了她希望父皇为她挑选一位驸马,唐高宗听后心领神会。 公元681年,唐高宗李治选中了她的外甥薛绍作为驸马,并在长安附近的万宁县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的规模当然非常豪华,但这一切的背后,实际上是唐高宗的决定,而非太平公主的个人意愿。 尽管太平公主嫁给了薛绍,但她与薛绍的婚姻并不被武则天看好。武则天一直希望能让太平公主摆脱薛家的束缚。于是,武则天抓住了机会。公元688年,薛绍的哥哥因谋反被处死,虽然薛绍本人并未牵涉其中,但武则天的指示下,薛绍也被施以杖责,并最终死于监禁。 薛绍死时,太平公主与他已有两个儿子(薛崇训和薛崇简)和两个女儿。薛绍之死对太平公主的打击极为巨大,尤其是她的次子薛崇简刚刚满月,母亲的悲伤更加深重。为了安慰她,武则天将太平公主的封地食户增至1200户,而这一数字远超唐朝公主封地的上限——350户。这一举动也显示了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宠爱。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武则天处死薛绍的原因与她正在筹划登基大计有关,因为薛绍家族可能会对她产生威胁。无论动机如何,薛绍的死让太平公主与母亲之间产生了隔阂,这也导致她之后更多地偏向于父亲李治。 武则天第一次为太平公主选了侄子武承嗣为丈夫,但太平公主并不看好他,最终这段婚姻未成。公元690年,武则天将太平公主再嫁给了武攸暨。武攸暨本已有妻室,但武则天以某些理由将武攸暨的妻子处死,使得他可以再婚。武攸暨性格谨慎谦和,对武则天这个强势岳母深感压力。 从薛绍去世到再嫁武攸暨的两年里,太平公主发生了很大变化。她的性格逐渐变得放纵,不仅公开包养男宠,还与朝中的大臣们有染,做出了很多荒唐的行为。其中,她甚至将自己钟爱的男宠张宗昌送给了武则天。 随着武则天逐渐掌权,太平公主也越来越活跃地参与朝政,辅佐母亲出谋划策。然而,随着李唐家族和武家家族矛盾的加剧,太平公主内心逐渐倾向于李唐家族,尤其是支持自己的父亲李治。公元705年,在宰相张柬之的推动下,李唐的支持者发动了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重新登基。 李显登基后,太平公主便开始公开参与朝政。然而,她的权力引起了另一个女性人物——韦皇后的嫉妒。韦皇后试图除掉太平公主,但未能成功。公元707年,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李显。一个月后,太平公主联合李隆基发动了讨伐韦皇后的行动。 为了避免引起怀疑,太平公主并未亲自与李隆基联络,而是派遣自己的次子薛崇简去与李隆基接触。正是通过这个时机,李隆基与薛崇简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韦皇后被杀后,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而太平公主也因为功劳获得了李旦的重用,因此在朝廷中插手了很多事务,她的权力欲望逐渐膨胀。 然而,唐睿宗李旦性格较为懦弱,常常需要向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请教朝政大事,这也让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太平公主最终决定发动政变,准备废除李隆基,并在他的食物中下毒。然而,李隆基提前获悉了消息,并迅速联合亲信平定了这场叛乱。太平公主被处死,连同她的子女和党羽都被清除,唯一幸存的是薛崇简。那么,为什么李隆基单独放过薛崇简呢? 这要追溯到薛崇简与李隆基的交情。最初,正是太平公主通过薛崇简与李隆基建立了联系。薛崇简为人忠厚老实,一直支持李唐朝廷,尤其是在韦皇后被铲除后,薛崇简始终站在李隆基一方,忠诚可见一斑。虽然他身为太平公主的儿子,但他明确选择站在李隆基一边,并多次劝母亲不要与李隆基争斗,这一行为让李隆基感动不已。 据《资治通鉴》记载,薛崇简因多次劝母亲不要与李隆基争斗,反而遭到太平公主鞭打。最终,李隆基因薛崇简的忠诚与正确立场,特赦了他,并维持了他的官职和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