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作为蜀汉的元老人物,许多人都知道他们的英雄事迹。这个传奇团队见证了蜀汉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过程,然而,令很多人意外的是,他们竟从未被任命为大将军。即便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依然主导着蜀汉的军政大权,虽然他在蜀汉政权中地位崇高,却也没有担任过大将军这一职位,而是以丞相身份肩负重任。那么,在蜀汉存在的43年里,到底是谁担任过大将军,他们又是如何影响蜀汉的命运呢? **第一位大将军:蒋琬**
蒋琬,字士孟,出生于荆州零陵郡湘乡县,年轻时便随刘备进入四川。刘表去世后,蒋琬投身于刘备的事业,并凭借出色的谋略得到了诸葛亮的高度评价。诸葛亮将蒋琬视为社稷之器,认为他是国家未来的重要支柱。蒋琬是蜀汉政权中少数几位深得诸葛亮器重的人之一,其他如费祎、姜维、马谡等人,也同样获得了诸葛亮的信任,但蒋琬更是他所推崇的重点人物。 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接管了蜀汉的政权。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被刘禅任命为尚书令,承担了部分丞相职责。很快,蒋琬升任益州刺史,并被封为安阳亭侯。随着职务的不断升迁,蒋琬正式成为蜀汉历史上的首位大将军。不过,蒋琬并没有像诸葛亮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北伐,而是采取了更为稳妥和谨慎的策略,他任命姜维负责北伐,主要目的是牵制魏国。同时,蒋琬还计划通过水路发动北伐,沿汉水、沔水东下,突袭魏国的魏兴和上庸两郡。可惜,由于健康问题,蒋琬未能实施这一计划,并在公元243年因病去世,成为蜀汉第一任大将军的短暂任期的结束者。 **第二位大将军:费祎** 费祎,字文伟,年轻时以才学著称,并受到孙权的赏识。孙权曾将费祎誉为股肱之臣,对他的未来充满信心。蒋琬去世后,费祎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公元243年,费祎被任命为大将军,开始全面掌握军政大权。继承蒋琬的权力后,费祎面临魏国日益严重的威胁。公元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带领十万大军攻打蜀汉的汉中地区,费祎迅速调动蜀军支援王平,成功阻止了魏军的进攻。 然而,费祎虽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解了危机,但蜀汉政权并未因此稳定。公元253年,费祎在一次岁首大会上被魏国降将郭修刺杀,年仅五十岁。费祎的死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是一次重大打击,政局也因此再次动荡不安。 **第三位大将军:姜维** 姜维,字伯约,是诸葛亮的忠诚追随者与接班人。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接过了军事大权,成为蜀汉的重要军事将领。诸葛亮临终时还特别推荐姜维作为刘禅的接班人。费祎去世后,姜维完全接管了蜀汉的军政事务,成为蜀汉的第三位大将军。 姜维在短短几年间,发起了多次北伐,试图恢复蜀汉的国力。然而,由于粮草不足、兵员缺乏等问题,姜维的北伐未能取得显著成果。尽管如此,姜维依然坚持发动北伐。公元256年,姜维被升为大将军,正式掌握蜀汉的军队。然而,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在段谷之战中,姜维的军事行动遭遇失败,损失惨重。为了平息舆论,姜维曾自请降职为后将军,但实际上他依然以大将军身份指挥军队。姜维的最终失败发生在公元263年,当时魏国发动了灭蜀之战。在防守汉中时,姜维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魏军迅速侵入蜀汉腹地。面对魏军的强大攻势,姜维最终不得不放下武器,与刘禅一同投降。姜维去世时,年六十。姜维的北伐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最终导致蜀汉的灭亡。他的失败,也预示着蜀汉的彻底覆灭。 **结语** 在蜀汉的43年历史中,尽管涌现了众多英雄人物,真正担任过大将军职务的却仅有蒋琬、费祎和姜维三位。蒋琬的任期是从公元234年到公元243年,费祎从公元243年到公元253年担任大将军,而姜维则从公元256年起一直担任此职,直到蜀汉灭亡的公元263年。三位大将军各自肩负重任,在外有魏国的威胁,内有政权的危机,最终未能成功改变蜀汉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