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劳动节,全国总工会举行了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澳大利亚的工会代表团也受邀参加了这场盛会。中联部的工作人员齐锡玉负责接待这些外宾。活动和会议结束后,中央领导们与外国代表们进行了会面,场面非常热烈,外宾们都激动不已,齐声高喊:毛主席万岁!
然而,其中有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代表却显得有些困惑。对于他来说,周总理同样是值得高度敬重的人,因此他首先用英语喊出了:周恩来万岁!万岁这个词在中国自古以来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是权威与尊敬的代名词,因此这个举动让周总理和齐锡玉都感到有些意外。 周总理是如何反应的?为什么这位代表如此尊敬周总理?周总理又是如何在国内外展现出他卓越的智慧和领导才能的呢? 实际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总理就已经在外交领域为中国争取到了大量的支持。那时,重庆是国民政府的陪都,同时也是亚太战区的反法西斯指挥中心,来自各国的外交机构都驻扎在这里,世界各地的力量汇聚在此。为了更好地争取国际支持,党中央决定由周总理负责处理这些外交事务。 周总理非常清楚外交形势的复杂性,因此在重庆的日子里,他为外交和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1940年秋,英国采取了绥靖政策,并与日本达成协议,试图封锁滇缅公路,这条公路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交通线。如果这条公路被切断,中国将面临极大的战略困境,甚至可能不得不向侵略者妥协。与此同时,美国也在亚太地区展开活动,试图将中国作为与日本谈判的筹码,帝国主义的阴谋正在暴露。 为了防止中国陷入被动,周总理在1940年9月底发表了一次具有远见的讲话。在那次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中,周总理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清晰的逻辑,分析了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在美日关系上,周总理准确预测了两国之间的冲突,历史证明他完全正确。 为了进一步开展对外籍人士的统战工作,周总理在重庆期间,积极与各国驻华人员接触。1940年底,周总理在沈钧儒的家里接见了美国著名作家斯特朗,并与她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对话。在这些交流中,周总理向斯特朗阐述了中国抗战的严峻局势,那时日军正在侵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在奋力抵抗,而国民党不仅未与共产党协作,反而进行压制。 许多外界人士并不了解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周总理因此详细向斯特朗介绍了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胜利成果,展示了共产党为抗日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周总理还暗示斯特朗,中国可能会面临一些重大变化,建议她待时而动,及时向外界传达中国共产党的战斗情况。 不久后,斯特朗通过香港返回美国。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内局势也愈加紧张,国民党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在此时,斯特朗收到了周总理的简短信件:你现在可以公开你所知的情况了。信中还附带了一份文件,详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重建新四军的决议。根据信件的指示,斯特朗撰写了大量揭露国民党恶行的文章,并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中国的真实局势,这些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周总理依然不断进行外交努力。1941年春,来自罗马尼亚的杨固大夫一行来到重庆,他们是随国际医疗队来中国支援的,经过重重困难,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最终与周总理会面。杨固大夫在报告完情况后,表示愿意加入中国的抗日战斗。 周总理非常清楚当前局势的复杂性,他认为此举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抗战形势,虽然当时中国军队医护人员短缺,但他还是劝说杨固大夫等人返回原岗位。为了确保局势稳定,周总理安排了王炳南与他们进一步接洽,杨固大夫最终听从了周总理的建议,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总理的卓越外交才能,帮助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支持,最终为中国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继续在政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他依然承担着重要的外交和内政任务。当时,中国经济基础薄弱,西方国家的封锁让新政府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周总理依然带领中国外交部突破了重重困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那时的外交部人员配置远未成熟,周总理亲自从全国各地挑选精英加入外交部,并逐步建立了外交部的架构。虽然这些人员并不全是专业的外交人员,但周总理深知这一点,因此他投入大量精力,建立了外交礼仪和工作规范,确保中国能够在国际上展现出应有的风度。 1951年,外交部交际处向周总理呈交了一份报告,指出一些外交人员在接待外宾时存在礼仪上的问题。例如,一些单位收到邀请后没有及时通知无法参加,甚至事后没有表示歉意;还有一些单位无法参加活动时,派其他人代替,违反了外交礼仪。 周总理得知这些问题后,立即开始着手整顿外交礼仪,他亲自参与了从西餐礼仪到日常言谈举止的规范制定,确保中国的外交活动不出差错。 同年,澳大利亚代表比尔·加德纳也参加了中国的劳动节庆祝活动。加德纳对毛主席充满敬意,但同样对周总理怀有深深的敬仰。加德纳之所以如此尊敬周总理,源于他曾观看过一部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录片,片中展示了日军的暴行,而周总理坚定的眼神和言辞深深打动了他。 因此,加德纳一直视周总理为反侵略的象征,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伟人。当其他代表高喊毛主席万岁时,加德纳心中不禁产生疑问,便向齐锡玉询问:为什么只喊毛主席万岁,不喊周恩来万岁?齐锡玉听后感到震惊,但迅速冷静下来,耐心解释:毛主席是中国的领袖。然而,加德纳仍然坚持要表达对周总理的敬意,尽管他误解了万岁这一词的含义,认为它是表达敬仰的专用词汇。 会议结束后,加德纳与周总理握手时,用英语说道:向您致敬。周总理礼貌回应。但接着,加德纳大声喊道:周总理万岁!这一举动让周总理和齐锡玉都感到意外,尤其是齐锡玉,作为翻译他很快意识到这种举动可能引发外交问题。然而,周总理反应迅速,他示意齐锡玉不要翻译这句话,成功避免了一场外交尴尬。 周总理不仅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展现了卓越的应变能力,他提出的体育外交和民间外交也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开辟了新天地。与此同时,周总理在国内事务中的表现同样出色。在建国初期,面对诸多困难,尤其是经济和民生问题,周总理不仅关心外交工作,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倾注了大量精力。 在面对复杂的内政局势时,周总理展示了他卓越的协调与决策能力。例如,1950年发生的淮河水灾,周总理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并推动了多个省区的合作。周总理始终秉持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理念,最终成功推动了灾后恢复工作,为国家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总理正是凭借他独特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成就了新中国的外交与内政事业。他无论在内政还是外交领域,都能够理顺各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