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封侯,二十三岁就被誉为战神,但在二十四岁时因病去世,这位英勇的将军就是霍去病,汉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军事人物。霍去病从一位小吏的私生子,到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要人物,历经十八年艰苦奋斗,最终成为骠骑大将军,令人叹为观止。尽管他年纪轻轻,却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取得了无数战功,然而命运却没有善待这位英才。在霍去病二十四岁那年,正值他大有作为的年华,却因病去世,导致全城痛哭,连汉武帝也为之深感悲痛,甚至曾表示想亲自抚养霍去病的两个孩子。
至今,关于霍去病去世的原因仍然众说纷纭。史书上仅简单写道病死,但也有说法称他是因感染瘟疫而死,甚至有人认为霍去病因功高盖主,可能是被病死的,真相至今无确凿证据。 霍去病征战沙场的六年中,究竟为汉朝扩展了哪些疆域?他是如何一步步晋升为骠骑大将军的?他究竟死于何种原因?这些问题仍然是后人探讨的话题。 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原是平阳县的小吏,他在长安时认识了平阳公主府的卫少儿,并与她生下了霍去病。然而,霍仲孺并没有将妻子和儿子带回平阳县,而是迅速再婚,并生下了霍光。霍去病从小没有得到父爱的照顾,完全是依赖母亲独自生活。再加上在那个时代,卫少儿未婚生子的事情让她受到了许多社会的非议,母子二人也因此生活得十分艰辛。 直到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并在霍去病十二岁时被封为皇后,霍去病的生活才发生了转变。霍去病少年时在骑射上展现了非凡的天赋,这也为他赢得了汉武帝的青睐。汉武帝看中他的能力后,直接任命他为自己的近臣侍中。 公元前123年,匈奴大举进攻西汉,而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已经是大将军。汉武帝希望培养另一位大将军,于是任命霍去病为骠骑校尉,跟随卫青一同抗击匈奴。 第一次上战场的霍去病毫无畏惧,带领八百骑兵跋涉数百里与匈奴作战,结果大获全胜,还斩首了匈奴的多名高级将领。战后,汉武帝看到霍去病的战功后,立刻封他为侯,年仅十八岁的霍去病就已封侯。 有些人认为霍去病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荣耀,与他母亲是皇后的身份有关。其实,霍去病并不仅仅依靠这一层关系。虽然这层关系为他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他本人的军事才能和勇敢智慧才是他能被重用的真正原因。 霍去病在短短几年内,六次出征匈奴,屡次取得赫赫战功,尤其是在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中,他成功消灭了匈奴的主力,彻底打破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在作战过程中,霍去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兵法,而是敢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战术风格。他的胜利不仅仅是收复失地,更为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然而,霍去病的英勇和贡献终究未能改变天命,他未能享受更多荣耀便早早离世。 关于霍去病死因,流传有各种说法。有人认为他因功高被帝王忌惮,尤其是卫青和霍去病两人几乎掌握了整个汉朝的军事力量,加上霍去病母亲的皇后身份,可能激起了权力的斗争。历史上类似的外戚干政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妻子吕雉在刘邦去世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并将兵权交给吕家,最终引发了著名的诸吕之乱。 不过,根据史书记载,霍去病从小体弱多病,长期的征战导致他积劳成疾,即便没有遭受重伤,轻微的伤害也无法避免,最终这些都成了他身体的隐患。加上当时西汉的医疗水平较低,对于瘟疫、伤口感染等疾病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霍去病的早逝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原因。 另外,还有一些民间传言称匈奴将患有瘟疫的牲畜投放到水源中,导致霍去病的军队感染了瘟疫。然而,这些说法并没有实质证据。 霍去病去世后,所有的军权和兵力都落在了他的舅舅卫青身上。卫青与霍去病的关系非常亲近,两人在政治上也没有什么分歧。因此,外界所说霍去病的死因与卫青有关的说法,极有可能只是无根据的猜测。 至今,霍去病的生平仍然吸引着影视剧的改编,他被誉为西汉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以骁勇善战、深得汉武帝信任的形象,奠定了西汉的稳固统治,确保了边境的安宁。许多边境地区至今仍使用霍去病当年设立的地名,如酒泉、张掖、敦煌等,彰显着他征战沙场时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