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古代对君主或贵族一生功绩与过错进行评定后所赋予的称号。这个称号既可能是对他们的赞扬,也可能是对其贬低的标志,有时还可能是中性的。比如我们熟知的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等人物,他们的名字中的桓、庄、文便是他们的谥号,这些都是美谥,意味着后人对他们的政治作为、成就或品德给予了认可与赞赏。而与之相对的恶谥,例如幽字,多半是用来授予那些昏庸无道、国家灭亡或被杀的君主。
提到幽这个谥号,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周幽王。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他的儿子姬宫湦继位,成为周幽王。在他的统治下,朝政腐败,国家动荡不安。公元前771年,犬戎部族攻入镐京,杀死了周幽王,西周因此灭亡。虽然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历史记载中存在争议,但不管如何,西周的覆灭发生在他的统治下,这使得幽这个谥号带上了负面色彩。那么,除了周幽王之外,还有哪些历史人物被赋予了幽这一谥号呢? 一、楚幽王 楚幽王(?―前228年),名悍(或称悼),是楚考烈王的儿子,亦有说法认为他是春申君黄歇的私生子。楚幽王登基后,朝政逐渐被权臣李园掌控,李园取代了春申君的位置,成为楚国的令尹。楚幽王三年(前235年),秦国在攻下赵国后,又派遣大将辛梧率四郡兵力联合魏国攻打楚国,然而这场战斗并未取得成功。楚幽王十年(前228年)病逝,由其弟熊犹继位,是为楚哀王。在战国末期的动荡年代,楚幽王缺乏治国之才,未能恢复楚国的强盛,几乎没有什么政绩。 二、鲁幽公 鲁幽公(?─前973年),名宰,是鲁炀公的儿子,也是鲁国的第四任君主。鲁幽公在位十四年,其政绩平平,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最终,他在公元前973年被自己的弟弟鲁魏公所弑杀,王位更替过程中伴随着内乱和血腥冲突。三、郑幽公 郑幽公,名已,姬姓,是战国时期郑国的第二十二任和第二十六任君主,是郑共公的儿子。公元前424年,郑共公去世后,郑幽公继位。然而,仅仅一年后,公元前423年,韩武子进攻郑国,郑幽公遇到权力斗争,被杀害,短暂的一年统治就此结束。 四、晋幽公 晋幽公(?—前416年),名柳,姬姓,是晋哀公的儿子。在晋哀公去世后,晋幽公继承了君位。当时,赵、韩、魏三家势力逐渐壮大,开始分割晋国的领土。然而,晋幽公对于三家的权力日益扩张没有任何反应,他过于畏惧三家的势力,常常去向他们表示屈从,毫无决断力。最终,晋幽公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夜间外出时被盗贼杀害。死后,魏文侯平定了国内的叛乱,扶立晋幽公的儿子继位,是为晋烈公。 五、前燕幽帝慕容暐 慕容暐是十六国时期前燕的末代皇帝,他是景昭帝慕容儁的第三子,母亲为可足浑氏。慕容暐从小资质平庸,性格奢侈。最初他被封为中山王,在元玺六年被立为太子。光寿四年(360年),慕容暐即位,年号建熙。即位初期,前燕的政权依靠太宰慕容恪的摄政得以维持。然而,后期慕容暐沉溺于享乐,后宫妃嫔和侍童多达数千人,他不听忠臣的劝谏,放任太后可足浑氏及太傅慕容评进行乱政,导致国家衰退,民众疾苦。最终,前燕被前秦所灭,慕容暐的统治也宣告结束。 这些被授予幽谥号的君主几乎都具有昏庸、无能,或因放纵而导致国家破败的特征。因此,幽这个谥号逐渐成为了失败、昏乱与悲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