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克诚两次反对陈毅,曾拍案怒称乱指挥,陈老总的反应令人佩服
迪丽瓦拉
2025-11-15 03:31:44
0

1940年11月,江苏海安的我军指挥部内,一场紧张激烈的争论正在展开。争论的双方身份差异明显,其中一方是胡服和陈毅,另一方是黄克诚。 胡服这个名字,党史上的人都不陌生,正是刘少奇同志使用的化名。那时他正担任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的政委,实质上也是华中我军的最高领导人。陈毅作为总指挥部的副总指挥,是军事上的最高指挥官。而黄克诚,则是时任八路军第五纵队的司令兼政委、政治部主任,位居其下,是他们的部属。 这场争论的发生有些出乎意料,因为就在一个月前,刘少奇、陈毅和黄克诚三人刚刚重逢,彼此还拥抱着庆祝,气氛友好融洽。然而,没过多久,三人竟然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而这场争执的起因,正是陈毅主导的一次军事行动。 一、陈老总欲施大计 争论的导火索,源自陈毅对一次军事行动的设想。当时,陈毅和粟裕刚刚带领新四军在苏北打赢了黄桥决战,粟裕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几个月后,由于新四军总部设在遥远的江南,而江苏、安徽北部以及河南东部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数量庞大,指挥上出现了混乱。为了弥补这一问题,中央决定成立华中总指挥部,名义上由叶挺担任总指挥,但实际工作还是由陈毅主持,刘少奇担任政委。 随着华中部队逐渐强大,它有可能在未来与江南新四军平起平坐,甚至能够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与八路军和新四军相抗衡。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毅和刘少奇认为,应该趁机打一场战斗,提升华中部队的士气。刘少奇极为信任陈毅的能力,便通过电报向中央请求将陈毅列入中原局常委,进一步提升陈毅的党内地位。 然而,陈毅作为井冈山时期的老革命者,对于权力并不看重,他并不急于争取职位,他关心的只是如何通过一场战斗来提升华中部队的士气。

在这个时刻,韩德勤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隐患。韩德勤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在抗战中有一定贡献,但其坚决的反共立场让他成为了必须面对的敌人。黄桥战役后,韩德勤向蒋介石请求调动汤恩伯的部队进入江苏,打击叛乱的共产党军。 陈毅和刘少奇认为,应趁汤恩伯部队尚未到达前,先下手打击韩德勤。可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并不赞同,他们认为在统一战线的大局下,不宜与国民党产生过大冲突。若此时全力击败韩德勤,可能导致双方的矛盾激化,带来更大的危机。 于是,刘少奇和陈毅决定再次联名请示中央,要求至少对韩德勤进行一定的打击,哪怕不能完全消灭他,也要让他感受到威胁。毛泽东亲自回复,表示如果坚持打,就打,但必须控制好度,不能彻底消灭韩德勤,也不能让他离开江苏。 中央批准了这一请求,华中指挥部随即紧急安排了作战会议。然而,会议一开始,黄克诚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二、黄克诚的反对意见 黄克诚提出的三条反对意见,不仅让陈毅和刘少奇感到意外,还直接影响了整个作战计划。 首先,黄克诚认为,华中部队中许多新调来的部队尚未完全适应新的战斗环境,敌我形势复杂,部队根本没有站稳脚跟,这时主动进攻韩德勤显得非常不妥。其次,黄克诚指出,中央明确强调不能主动挑起冲突,韩德勤若不先动手,他们不能先发动攻击。最后,黄克诚分析,曹甸、兴化、平桥等地的地势复杂,河流纵横,若不熟悉地形贸然进攻,敌人必然占据有利的地形,进攻很难成功。

面对黄克诚的反对,陈毅和刘少奇提出疑问,为什么黄克诚之前支持打击韩德勤,现在却反对了。黄克诚解释道,政治上确实要解决韩德勤,但军事上不能急于进攻,这不是紧迫的任务。 黄克诚接着提出了一套详细的作战方案,包括围绕四个关键据点进行防守、切断敌军补给、消耗敌军力量等一系列缓慢推进的策略。但这些方案与中央的指示——快速解决战斗的目标完全背道而驰。陈毅则认为这些方案太过耗时,战斗必须迅速解决。 黄克诚的建议最终被陈毅当场否决,因意见分歧,两人发生了激烈争执。 三、曹甸战役的失败 曹甸战役的最终结果验证了黄克诚的预见。由于双方战斗风格差异,加上对地形的不了解,我军付出了较大伤亡,仅仅占领了外围的几个据点。更为严重的是,五纵队与其他部队缺乏有效配合,导致战斗进展缓慢,最后不得不撤退。 战后,陈毅和刘少奇向中央汇报了战斗情况,中央表示理解,并强调长时间的斗争需要耐心和决心。黄克诚虽然受到了部分指责,但他始终从大局出发,毫无怨言。 四、陈毅的反思与道歉 几年后,陈毅和黄克诚的关系逐渐修复。1945年秋,陈毅再次向黄克诚道歉。送别时,陈毅真诚地向黄克诚道歉,承认当时在曹甸战役中的决策失误,并表示对黄克诚意见的认可。

黄克诚深知陈毅的诚意,坦然接受了道歉。两人多年的战斗友谊并未因这段波折受到影响,反而使他们的关系更加深厚。 这一事件也展现了陈毅元帅宽厚和真诚的领导风范。面对错误,他从不回避,勇于承担责任,展现了一个领导者的风度和担当,这也是他获得广泛尊敬和好评的原因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关羽,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不仅在史实中有着卓越的表现,在《三国演义》中更是塑造了忠诚与勇猛并存的武圣...
原创 宋...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东京城的良缘:从邢家女到康王妃 北宋政和六年(1116 年),东京汴梁...
原创 是... 一、大意失荆州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流传千古的格言,精准地揭示了深思...
原创 周... 周朝建立之后,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继承制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最大优点是能确保政权的平稳交接...
原创 济... 在电视剧《特赦1959》中,贺春年,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政委,向所长王英光提出了两个看似简单,实则充满...
原创 退...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洛阳和长安。面对危机,唐玄宗匆忙逃往蜀地。当他终于抵达成都时...
聊聊三国:三国时期,魏晋玄学为...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面对蒋济这个太尉的征召,阮籍为什么会拒绝呢? 这个问题,后世其实一直...
什么是黄帝纪年,为何革命党人赞...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破长夜。不到两个月,十余省纷纷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然...
原创 苏... 许多人提到犹太自治州,脑海里可能立刻想到巴勒斯坦、特拉维夫以及中东的沙漠地区。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苏...
原创 盘... 按照谥法的规定,开国皇帝的庙号一般是祖,而守成皇帝的庙号则为宗。虽然历史上也有个别例外,但大部分王朝...
原创 三... 一提到三国时期,我们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形象往往是那些智勇双全、运筹帷幄的顶级谋士。比如诸葛亮的神机妙...
原创 黄... 1940年11月,江苏海安的我军指挥部内,一场紧张激烈的争论正在展开。争论的双方身份差异明显,其中一...
原创 匈... 2012年4月,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接待中国访问团时提到,匈牙利和中国有一个有趣的共同点,那就是两国都...
原创 此... 清朝末期,列强纷纷入侵,国家危在旦夕。清政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百姓疾苦,生死未卜。社会动荡,灾难不...
原创 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句话非常恰当地描述了毛主席的伟大一生。他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还对世界...
原创 八...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在此时被重新整编为八路军,分成三个主力师,每个师下设四个主力团,合...
原创 为... 网友们常说,项羽虽是英雄,却未能得到天下,而刘邦这个小人却最终得了天下,真是天理不公。然而,项羽为何...
原创 刘... 一提到三国时期的名将杀手,许多人立刻会想到马忠,因为关羽和黄忠都是死在了马忠的手上。但其实,三国中真...
原创 长... 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时,长春已经被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围困了将近半年。驻守在长春的国民党东北剿总...
原创 日...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全国人民顿时欢欣鼓舞,喜悦的情感弥漫在每一个角落。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