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三国时期,我们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形象往往是那些智勇双全、运筹帷幄的顶级谋士。比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郭嘉的奇谋百出,还有贾诩的深谋远虑,这些人物每一个都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智慧几乎成了三国时代的象征,光辉照亮了整个历史的舞台。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这群神队友中,自然少不了猪队友。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同样也有一些专门给主公添乱的谋士,他们不仅没有真正为主公出谋划策,反而屡屡犯下致命错误,把一个个美好的局面弄得一团糟。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个人,就是三国时期谋士圈中的一个反面教材——郭图。郭图一生效忠过三位主公,但这三位主公的结局都非常悲惨。可以说,郭图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专业坑主公。 初出茅庐,先坑了第一任老板 郭图的坑主公生涯开始于他效忠的第一位主公——冀州牧韩馥。韩馥是一个性格软弱、毫无主见的领导,虽然他拥有富庶的地盘,但却在乱世中显得特别无力。在那个充满争斗的时代,这种性格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当时,北方的袁绍有意扩张地盘,冀州的富饶自然成了他的目标。直接攻打冀州不仅会恶名远扬,还会引起强烈抵抗。于是,郭图和荀谌等人竟然建议韩馥主动将冀州送给袁绍。他们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很有说服力——袁绍是英雄豪杰,把冀州让给他,既能保全自身,又能交个强援,一举两得。韩馥性格懦弱,听信了这些话,竟然真的将自己的地盘拱手送给了袁绍。 结果如何?袁绍成功占领了冀州后,韩馥的地位一落千丈,名义上还是冀州牧,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袁绍的附庸,天天得看袁绍的脸色。最终,心中充满恐惧和悔恼的韩馥选择了自杀。郭图的第一次献策,就成功地导致了韩馥的家破人亡,而他自己则顺利地转投到了袁绍的麾下,开始了他坑主公的新篇章。 巅峰之作,把北方霸主拉下神坛 投靠袁绍后,郭图的坑人事业进入了巅峰阶段。袁绍当时是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兵员众多、粮草充足,手下谋士和猛将如云,几乎是最有机会统一天下的人。 然而,郭图的存在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逐步把袁绍的集团引向深渊。他首先提出的致命建议是劝袁绍不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汉献帝流离失所,谁能把他迎到自己的地盘,谁就能在政治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袁绍的另一位谋士沮授强烈建议赶紧迎接汉献帝,而郭图却站出来反对,认为接天子会拖累自己,不利于扩张。最终,袁绍听信了郭图的意见,错失了这一重要机会,让曹操趁机将汉献帝迎到了许都,掌控了政治主动权。 如果说错失天子还算是小错,那么在决定天下格局的官渡之战中,郭图的操作简直是灾难性的。当曹操奇袭袁绍的粮仓时,张郃建议立刻派兵援救乌巢,然而郭图提出了一个所谓的聪明计划——不要管乌巢,直接攻打曹操的大本营,搞围魏救赵。袁绍听信了郭图的主意,结果不仅没有攻破曹操的大营,反而丧失了乌巢的粮草。消息传来,袁绍的军心涣散,最终导致了大败。战败后,郭图竟然为了推卸责任,诬陷张郃和高览,指责他们幸灾乐祸。这直接导致了两员大将反叛投降曹操。袁绍元气大伤,几乎丧失了所有希望,最终因心情郁结而死去,统一天下的梦想也随之破灭。郭图的一系列妙计硬生生把最强大的北方诸侯坑得一败涂地。 赶尽杀绝,亲手埋葬袁氏最后希望 袁绍死后,郭图的破坏并未结束。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陷入了内斗。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有人调解,促使兄弟之间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曹操。 但郭图却选择站在了袁谭一边,挑拨兄弟间的关系,煽动他们争斗。他的建议不仅没有劝导袁谭关注国家大局,反而鼓动他和弟弟争夺地盘。郭图让袁氏兄弟的内讧愈演愈烈,结果两败俱伤。这让曹操看到了机会,最终轻松地击败了袁谭,袁谭死后,袁谭的家族也未能幸免。至此,郭图彻底摧毁了袁氏集团的基业。 是谋士之过,还是主公之祸? 回顾郭图的一生,他效忠的韩馥、袁绍、袁谭三位主公,无一例外地都落得个凄惨的结局。他的计策,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几乎每一条都能让主公走向毁灭。从劝韩馥将冀州拱手让人,到袁绍错失天子,再到官渡之战的昏招和挑起袁氏内斗,郭图似乎是灾难的化身。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坑货谋士却能一直待在高位,得到主公的信任呢?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袁绍等领导者自身的致命缺陷。袁绍喜欢听奉承话,反而对有真才实学的谋士心生怀疑。像郭图这样擅长溜须拍马、擅长揣摩领导心思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袁绍的宠信,而像沮授、田丰这样有远见的谋士,则因为忠言逆耳而遭到打压。 所以说,郭图固然可恨,但袁绍等人选人不当,难道不也是导致他们悲剧的根本原因吗?团队的失败不仅仅是猪队友造成的,领导者的失误和眼光狭窄,往往才是导致失败的真正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