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东汉评论家许劭; 最出名的评价——曹操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得到了当时汝南名士许劭的高度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评价,使得原本名气不大的曹操迅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流量明星。如果说刺杀董卓一事让曹操正式跻身公众视野,那么许劭的评价则是曹操声名鹊起的奠基石。正是因为许劭的认可,曹操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广泛吸纳了大量的能人志士,聚集了诸多武将和谋士,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位,清廉谋士毛阶; 最出名的计谋:屯田养兵奉天子以令不臣 公元192年,毛玠投奔了当时担任兖州刺史的曹操,并献上了一个重要的建议。他指出:如今天下动荡,国主更替,百姓饱受战乱之苦,食不果腹,民生困顿。此时兵权应由义士掌控,治国需从财力入手,应该奉天子之名令诸侯,以此统一天下。 毛阶还提议应该重视农业,实行屯田养兵的策略,通过发展农业,储备粮草,积累军资。曹操听后大为欣喜,随即任命毛阶为治中从事。毛阶的这个建议,后人称之为毛阶版的隆中对,为曹操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思路。第三位,思汉谋士荀彧; 最有名的计谋:奇谋扼袁绍于官渡 公元196年,曹操在平定黄巾余党后,决定迎接汉献帝回到洛阳。然而,由于当时粮草匮乏,汉献帝的生活异常艰苦,甚至只能以野菜和树皮充饥。与此同时,曹操的部下普遍认为,由于韩暹、杨奉等人对保护献帝有功,且他们骄横自大,曹操迎接献帝回洛阳的计划可能遭遇重重阻碍。大多数人都反对曹操前往。 这时,只有荀彧一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道:过去晋文公曾迎接周襄王回洛邑(今洛阳),从而成为霸主;汉高祖为义帝举行丧礼,也获得了天下人民的支持。如果我们能迎接汉献帝回洛阳,这将是顺应民心,极大地感动百姓,也能够让朝廷恢复生气,吸引天下英才。这时即使还未平定所有叛乱,也会大大提升我们的实力。 荀彧的这番话不仅打动了曹操,也让他的部下明白了汉献帝回洛阳的重要性。最终,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亲自前往洛阳迎接汉献帝。 如果说许劭的评价让曹操成名,毛阶的计谋为曹操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框架,那么荀彧则是具体执行这些策略的人,他的智慧和谋略,极大地助力了曹操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