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晁错:汉景帝的智囊与老师,对皇帝忠心耿耿,为何惨遭腰斩
迪丽瓦拉
2024-11-27 17:45:59
0

原标题:御史大夫晁错:汉景帝的智囊与老师,对皇帝忠心耿耿,为何惨遭腰斩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汉景帝派中尉召御史大夫晁错议事,但在半途却将其押往东市腰斩。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深受其信任与重用,那为何汉景帝要处死他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少有才学

晁错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晁错出生于颍川郡的一个大户人家。当时汉朝建立不久,汉高祖刘邦担心异姓王不够忠诚,会威胁自己的统治而发起了消灭异姓王风潮。随后刘邦大封兄弟子侄为王,希望同姓王之间会顾及自身与皇帝的共同血脉来维护汉朝统治。但刘邦没想到的是,同姓王会在数十年后威胁汉朝统治,而晁错就是以后那个会帮助皇帝削藩的人。

商鞅

晁错喜爱学习,因此少时跟随张恢学习申不害与商鞅的法家学说,而法家的治国思想是从君主的角度出发,一切手段都是为了维护君主的利益,所以晁错深受忠君的思想,对以后的汉景帝自然是十分忠诚。但法家的手段有时过于偏激,强调严刑峻法,必然会得罪不少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导致法家的人物下场悲惨,这也注定了晁错以后的悲惨命运。

汉朝

晁错在老师那里刻苦学习,因此文采斐然,足智多谋,还性格刚直,为其以后深受汉景帝重用与信任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同时晁错也养成了严峻而苛刻的性格,导致其以后与同僚关系较差,更加注定了其未来悲惨的结局。

二,侍奉太子

汉文帝

晁错学成后参加射策考试,凭着博学的文章而当了太常掌故。当时汉文帝努力拯救因秦末战火而损毁的古籍,找到一名精通《尚书》的伏生。由于伏生已经年过九十,无法长途旅行,所以汉文帝派晁错前去拜师,跟随伏生学习《尚书》。

晁错学成后便向汉文帝上书,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建议及教导皇太子的道理,还引用《尚书》中的语句来做佐证。汉文帝看了很高兴,于是任命晁错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让他教导皇太子刘启。因为晁错能言善辩,所以很得刘启信任,还被其称赞为“智囊”。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史记·卷一零一)

匈奴

当时匈奴屡次入侵汉朝边境,晁错于是上书汉文帝,提出任用良将、移民实边等防备匈奴之策。汉文帝看了很高兴,予以采纳。随后汉文帝下诏求贤,晁错于是因上书对策优异而晋升中大夫。接着晁错又向汉文帝提出削藩、变更法令等建议。汉文帝虽然欣赏晁错的才华,但对他的建议则大都没有采纳。可晁错却更加得到刘启的赏识,却引起了袁盎等许多功臣的不满。

三,力主削藩

汉景帝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汉文帝病逝,子汉景帝刘启即位。汉景帝少时就对晁错十分欣赏与信任,即位后自然更加重用晁错,任命他为内史。随后晁错多次与汉景帝单独议事,提出了许多政策与建议,汉景帝自然是言听计从。

申屠嘉

丞相申屠嘉见汉景帝对晁错过于重用,信任远超三公九卿,自然是十分不满,便决定找机会除掉他。不久晁错因为内史府出行不便而凿开了汉高祖庙宇的外墙,修建了大门。申屠嘉便决定趁机除掉晁错,幸好有人向晁错告密,使他得以提前入宫向汉景帝说明情况而获得原谅。最后申屠嘉因为不满汉景帝偏袒晁错而气死,可见汉景帝对晁错的倚重。

四,惨遭杀害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却。(史记·卷一零一)

诸侯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升任御史大夫,向汉景帝建议削藩。汉景帝于是命百官、列侯、宗室商议此事,众人都对削藩很不满,可知道晁错得宠,所以不敢出言反对。只有窦太后的堂侄孙窦婴不满晁错此举,于是出言反对,二人由此交恶。接着晁错又大力修改法令,以促进削藩。诸侯们得知更加不满,对晁错愈加痛恨。

后十馀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汉书·卷四十九)

七国之乱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七个诸侯王不满汉景帝削藩,于是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于是急召晁错商议对策,但晁错对七国之乱预计不足,拿不出有效的方案,只得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由自己坐镇后方。

上卒问盎,对曰:“……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于是上默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谢天下。”(汉书·卷四十九)

袁盎

汉景帝对晁错十分失望,只得召窦婴、袁盎商议对策。二人素来怨恨晁错,便决定趁机除掉他,然后便向汉景帝提议只要诛杀晁错,赦免吴楚等七王之罪,归还所削诸侯封地,那他们自然会罢兵。汉景帝听了,只得表示同意。随后丞相、廷尉等人就上书弹劾晁错,要求将其处死。汉景帝同意,于是派人将晁错腰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宋... 品宋词之神韵,观清明上河图之宏伟,宋朝的繁荣体现在各种各式的文物之中,那是个物质文化极其丰富的时代,...
南宋厨娘的创新,让这碗鱼羹鲜了...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王彬 【编者按】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观点有思想,...
原创 清... 清朝官员穿龙袍下葬,留明朝发饰,专家不能确定其身份 2006年,在北京地铁1号线玉泉路站附近,有一处...
原创 元...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层的文明古国,其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富,因此,我们的历史剧题材,...
原创 李... 李渊希望李世民放过13个孙子,大臣仅说一名字,李世民下令杀无赦在中国无数的朝代更迭,如果我问大家,你...
原创 历... 隋朝时,隋文帝开创了科举制。通过科举制来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职的垄断。这个制度被创立之后,不...
原创 明... 1355年,南京城外的山坡上,一名中年将领用刀在石壁刻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这是朱元璋为庆祝长子...
原创 李... 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总共有400多位皇帝。其中生老病死可查的皇帝约有200人,这些皇帝的平均寿命居然...
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叔父李神...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初九,唐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一个半月后,即九月二十四日,李世民就...
原创 关... 1 在我们现在是没有“陪酒女”一说的,国家是不允许这种不正当行业的,而在唐朝,陪酒女是合法的正当职业...
李世民杀他10个侄子时,父亲李... 在古老的长安城下,权力的游戏在帝国的深宫中悄然上演。 李世民,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充满了传奇色彩,...
原创 东... 鲁迅先生在自己的杂文《谚语》中提到,孙皓是特等的暴君。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从来不缺暴君,夏桀、商纣...
原创 李... 我国文化 博大精深, 有很多文人学士,他们在各自的朝代发挥自己的 才能和作用 。才人辈出的年代莫过于...
原创 李...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敬的历史英雄。 他们跟随着自己认定的王者南征北战,立...
原创 史... 陈硕真(公元620年—公元653年),睦州雉山人,唐朝起义军女首领,自称“文佳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
原创 武...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她在李世民在位时期被选入宫中,却与李世民的儿...
原创 渭... 渭水之盟的房谋杜断! 谁也不会想到,堂堂天可汗李世民也几乎把大唐亡掉。而这一切发生不过距他继承皇位不...
原创 孙...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孙策是被许贡的门客所伤的,但是,伤孙策的的门客,并不是许贡派去的,因为那时候的许...
原创 玄... 正如明成祖朱棣登基前发动的“靖难之变”,在历史上留下了“篡位者”的名声,一代明君李世民也无法摆脱“玄...
原创 武... 太宗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在利州都督官邸里,诞生了一个女孩。她是利州都督武士彟的第二个女儿。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