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敬的历史英雄。
他们跟随着自己认定的王者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劳,却在平定乱世后兔死狗烹,被自己效忠的人送上了黄泉路。
在我国的历代帝王之中,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众所周知的一代明君,但他却在临终前嘱咐自己儿子:有一个人非常厉害厉害,你镇不住,杀了吧。
李世民口中这个令他忌惮万分,连死也放不下的人,便是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大将军——李勣!
一、少年名将为民而战
隋朝末期,天下大乱,各地有识之士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杨广暴政。彼时,十七岁的李勣放弃了自家优渥的生活条件,一腔热血地投入到了反抗隋朝暴政的队伍中,成为了著名的瓦岗军中的一员!
李勣年龄虽小,却头脑灵活,刚毅果断,在战场上更是奋勇杀敌,锐不可当。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李勣成长的很快,加入瓦岗军不久后,他就成为了瓦岗军的主干成员。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朝名将张须陀奉命率领大军镇压瓦岗军。大军压境,瓦岗军中的许多人都有些退缩了,但这种敌强我弱的形式并没有令李勣低头,反而激起了他的熊熊斗志。
听闻平叛大军即将到来,李勣穿上铠甲,骑上战马,带领着瓦岗军的一众儿郎采取诱敌深入,伏兵袭击的战术包围了隋朝大军!李勣的指挥得当,作战英勇中,很快就击败了这支平叛大军,隋军在这场战役中死伤无数,就连隋朝名将张须陀亦在这场战役中战死!
李勣年纪虽小,本事却不小,在他手中吃过亏的不只张须陀一位,就连王世充、宇文化及、窦建德等当时著名的将领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
李勣不仅是一位擅长带兵打仗的将军,更是一位心怀家国天下的将军!
大业十三年(617年),南方发了大水,饱受暴政与战乱之苦的老百姓们生活的更加艰难起来,许多百姓甚至连饭都吃不上,一时之间哀鸿遍野,饿殍满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隋王朝却赈给不周。李勣见此便带领了五千人,横渡黄河,掩袭黎阳粮仓,在一日间攻克了粮仓外的隋朝守军,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二、战功赫赫只做纯臣
公元619年李勣归顺李渊,被封为曹国公,加授右武候大将军。
然而李勣的归顺之路并不顺畅,好的东西总会有贼惦记,优秀的人亦会有贼惦记。
这个惦记上李勣的人便是河北军阀窦建德。为了得到李勣这员大将,窦建德甚至使用奸计抓获了李勣的父亲,妄图以此来让李勣屈服。
为了父亲,李勣假意顺从,最终却仍是找机会回到了李唐的军队,从此后为李唐王朝南征北战,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公元620年,李勣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他们强强联手,打败了宋金刚,擒拿了窦建德,降服了王世充,击败了高雅贤。
在李世民初定局势,班师回朝后不久,李勣又擒获了徐圆朗,就此平定了兖州。
公元624年,李勣跟随李靖攻取寿阳,在武康县斩杀了辅公祏,自此平定了江南。
大唐统一四方后,他奉命攻打东突厥,于公元625年将东突厥赶出了大唐的国境,稳定了边疆的局势,让边疆的老百姓们得到了安宁!
李勣的一生,参加过无数次战役,为唐朝平定局势,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感念其功绩,将他的画像摆放在了凌烟阁中!
作为李唐王朝的开国将军之一,李勣从不居功自傲,一直恪守本分,忠于皇帝。
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之前,他曾数次拉拢李勣,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支持。
对此,李勣一直不为所动,只言“不参与皇位之争”,坚持只效忠于皇帝一人,是个不折不扣的纯臣!
直到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李勣才开始效命于他。
三、能力出众遭忌惮
能力出众,人品可贵的人总是分外受人尊敬。即使李勣没有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力挺李世民,李世民在登基后依然对他荣宠有加,不但多次给他封赏,甚至有一次还在他喝醉睡着后,亲自把自己的外袍脱下,给他盖上。
帝王心思如海深,李勣为李唐王朝征战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李世民在病重之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为了李唐王朝奉献了大半生的人。
公园649年,李世民卧病在床,深感自己大限将至,便把李治叫到了床前,对他殷殷嘱咐道:“李勣这个人太厉害了,如果你镇不住他,就杀了他!”
为了让李勣能够效忠李治,李世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计策,他下令将李勣贬到叠州地区担任都督,并悄悄告诉李治:“如果李勣得到消息后磨磨蹭蹭不肯就任,你就立刻杀了他;如果他就任了,你就在我死后授给他仆射之职,让他承你恩惠,这样他就会为你尽忠了!
”
李勣得到消息后二话没说就收拾了行李前去赴任。他的这一举动令李治彻底放下心来,在李世民去世后不久便将他召回了朝中,并多次给他封赏。公元669年,已七十六岁高龄的李勣在家中病逝,李治闻此消息哀恸不已,赐其谥号“贞武”。
忠贞勇武是李勣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作为武将能够善始善终的重要原因。
人生最难得乃不忘初心,李勣自十七岁弃商从戎开始,便一直心怀家国天下,直至官拜太子太师依旧不改初心,一心为国为民,刚正不阿,忠贞不二,人品贵重,令人敬佩!
李勣已经随着历史长河远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方式依旧值得我们学习。
只有保持本心,放远目光,做好当下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为一己私欲出卖灵魂只能得到短暂的快乐,唯有良心与道德才能给人带来永久的安宁。也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值得被人尊重与怀念!